蔡琰见此,盈盈行礼道:“妾身先行告退。”
“昭姬就在此处听听也是无妨,日后也便于教导学堂内的学子。”吕布笑道。
蔡邕的嘴角动了动,但是看到女儿满怀期待的眼神,他只好将想说的话憋了回去,在他看来,女子相夫教子即可,无需太多的才华,偏偏自己的女儿博学多识。
蔡琰小心的打量了蔡邕一眼,乖巧的站在了吕布的身旁。
“恩师,学生在河内之时,曾见到很多不好的情况,如乡里的三老、蔷夫、游缴,甚至是亭长与贼寇沆瀣一气,为了从贼寇的手中获取利益,不惜一切手段,不少百姓因此而流落他乡,此类情况,在治下定然还是有很多的,并州虽然一直致力于铲除贼寇,但是涌入并州的难民如此多,仍旧会有穷凶恶极之徒铤而走险,最让学生担忧的是,地方官员仗着官职在身,不顾百姓,欺压之事,更是寻常,若是县乡亭如此,岂能让百姓真正的安定,还请恩师为学生解惑。”
蔡邕沉默良久叹道:“为师也知晓奉先是真心为了百姓,否则也不会有那番惊人的水舟之论,自古以来,君王皆是注重百姓,但是下面的官员真心为民者却是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为了家族的利益,若是在其他诸侯的治下,这样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了,然而这种制度已经延续了数百年。”
“欲要改变,何其难也。”
蔡琰也是目露沉思之色,她读过的书很多,但大多也是如何治理,若是一个地方上的三老等人联合在一起,就算是并州的政策再好,百姓也不能得到任何的实惠,欺上瞒下,就是他们行为的最好诠释。
“恩师,学生想在各郡、县、乡设立监察机构,专门负责清查官员中的宵小之辈,不知恩师以为如何?”吕布缓缓道,这个想法他已经酝酿很久了,地方官员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的侵害百姓的利益,皆是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似郡守以上的官员就收敛了很多,主要是因为在暗中有督察府的存在,他们可不想被督察府请去喝茶。
“夫君此计虽好,但这些负责监察的官员到了地方之后,岂不是处处受人排挤,难以长久。”蔡琰道。
蔡邕也是点了点头,打内心里,他是不想要改变祖宗定下来的规矩的,郡县乡亭,自古以来皆是如此,若是擅自改变,定然会引来儒生的口诛笔伐,且明目张胆的改变大汉的制度,在外人眼中就是有不臣之心的举动。
“学生亦是想到了这一点,恩师应当知晓在并州有督察府的存在,他们负责监察官员不法,若是地方上负责监察的官员,只是听从督察府的命令,而不归于地方官员呢。”吕布道。
蔡邕皱眉沉思,不可否认,吕布的方法的确很好,督察府的事情他也听说了,只是督察府在并州很神秘,连办公的府邸都没有,至于说督察府内有什么人,寻常官员更是不知道的,督察府可以说是悬在吕布治下官员头上的一柄利剑,诸侯只知其名,却不知督察府之人,倒也没有落人口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