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暴风骤雨1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59年去世,享年五十岁。他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三十七岁登基,在位十三年。五十年的人生。他为兴旺唐朝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无疑延缓了大唐帝国衰败的速度。可惜啊,天不遂人愿,英年早世。无法扭转朝廷走向末路。更可惜的是,他一生积蓄都被他的继任也就是他的儿子懿宗挥霍精光。比如懿宗出嫁公主大肆铺张,安葬公主,更是靡费。懿宗后的僖宗也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在黄巢起义的声讨中,他逃到四川。此时。各地军阀征战,抢占地盘,唐朝败得差不多了。到了僖宗的弟弟昭宗做皇帝,号令不出宫,身边的人都不听他的,最后被朱温杀害,唐朝的步伐画上了句号。

    1.上佳皇帝

    从唐德宗开始宫中用的东西,不用官办,全由太监直接向百姓强买强卖。几百号“黄衣使者白衫儿”就是敕使,是皇帝的使者。钦差大臣。白居易《卖炭翁》的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诗句,说的正是那时的事情。韩愈更直接,他说,名为宫市,其实是抢。

    《晋书.何无忌传》里讲了敕使是一群什么样的货色:“无忌伪著传诏服,称敕使,城中无敢动者。”一个假敕使,整座城总有个把胆大的吧,就是没有一个敢动他的。要是真的,你有几个脑袋。还想不想活了,还敢怀疑呢?

    再看看宋朝王谠《唐语林.自新》说到李光弼与敕使打毬,听说判官张傪到了,赶紧扔下球。站到张傪面前请安。李光弼是契丹酋长,跟着郭子仪攻打安禄山。郭子仪是兵马元帅,他是副帅,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大败史思明。这样一位战功卓著。威震河北,一跺脚,河北都要地震的大将。对敕使如此小心,不敢稍有怠慢,足见敕使不是简单的官员。顺便说一下,契丹人在唐朝做大将的还不止名将李光弼,还有“安史之乱”之后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

    再看看明代沈鲸《双珠记.奏议颁赦》:“七夕良宵,斗化为人混俗嚣,闻见传宣敕使,倏尔潜踪,雾散云消。”老百姓见到敕使就像遇到瘟神。这些人当官就是他的职业,威风便是他的本领,欺压百姓很来劲。

    唐朝中期,皇上经常派刺史到下面去办差。唐宣宗是不是也像过去那些皇帝,任让敕使作威作虎呢?

    853年,有一个敕使经过山西宝鸡市境内的硖石,发生了一件事,震怒了宣宗。那地方天荒地老,草长不高,树长不大,土地贫瘠,鸟不拉屎。不说老百姓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就是地方官也遭罪。当地的官员没有什么好招待他,好不容易弄到几个“黑饼”给这个敕使吃。

    敕使威风惯了,一看这么招待他,怒火中烧。他抄起马鞭,赶将出来,见工作人员就抽打。可怜那位送黑饼的工作人员讨饶也没用,还是被打趴下,几天都下不了床。

    此事被观察使知道了,十分生气,把那几个黑饼封存起来。然后,派人送到朝廷给宣宗皇上。在唐代后期,观察使也是皇上派下去的,是地方军政长官,监察所在的州县。判官是皇帝临时派遣协助节度使、观察使工作的中级官员。而下面把经常讲到节度使,那官职沿袭北周及隋朝旧制,到重要地区总管统兵。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称节度使。

    唐宣宗知道此事,知道这些敕使以为他就是前朝他那些父兄侄儿,任其胡作非为。等那敕使回到朝廷,宣宗便把他召去询问。那敕使并不知道有人已经向最高层汇报了,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宣宗知道他狐假虎威,欺压百姓,严重影响政府形象。他说,难道你不知道那地方都是穷得滴水的地方吗?他们自己都饿肚子,有黑饼给你吃已经很不错了!那都是他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你还嫌差!你可是宫里白面吃多了吧?又把人打伤,你太霸道了吧,谁给你的权力!这话听起来就像当下流行的:谁给你的权力!是人民给你的吗?最后,宣宗让他到恭陵去守墓。

    那位观察使为什么有这么大胆子,敢告钦差?因为他知道当今皇上一定会重视这个问题,还他们一个公道。

    宣宗不随便任命官员,只有对朝廷忠心耿耿,有比较大贡献的人得到提拔。他虽然重视翰林学士,但提拔他们还是很注意的。他常跟那些翰林学士说,大家不要认为跟着他,就容易得到升迁。因此,他很少赐紫服。物以稀为贵,在他担任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年代里,人们以赐紫服、绯服为荣,但他就是因为不想滥发。他到下面访问,有关部门常准备几件紫服、绯服跟在他后面,用来临时奖赏有功人员。有时候,半年也不用一件,故当时以此为殊荣。

    唐代官服,七品浅绿,六品深绿,五品浅绯,四品深绯。三品以上,才能穿紫服。从县令升到刺史,由绿变绯,这就成了“红人”。如果还要赐紫衣,岂非“红得发紫”?

    有一个故事,宰相令狐绹拟推荐李远为杭州刺史。宣宗曾经看过李远的诗,有一句“长日唯消一局棋”,他还记住的。宣宗拉下脸说,这人天天下棋,怎么能治理一方啊!令狐绹连忙解释说,这是诗人托此高兴而已,未必事实就是如此啊。宣宗觉得令狐绹的话有道理,也怕读书人说他不开明,就让李远到杭州当刺史了。宣宗对刺史外迁是杜绝的,一定要到京师亲自考察他们能力和人品,然后任用。

    为何令狐绹的话他能接受呢?这里有一个故事。

    宪宗出丧那天,突然大风大雨骤然而来,百官六宫都逃散了。此时,只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用身子护着灵柩。皇上十分感动,一问,原来是令狐綯的父亲。宣宗当上皇帝后,问起老人是否有后人。有人告诉他,老人的长子是一个刺史,但腿脚不好,小儿麻痹症。二子令狐綯在湖州,有才器。宣宗就把令狐綯从地方上提拔上来,逐步提升,最后拜相。(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