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改革大计七
“皇上,为君者乃是受上天之命为天下苍生谋取福祉的,怎么可以做这些经商的下贱勾当,还请皇上三思后行,不要因为小人之言耽搁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啊!”新任督察院都御使毛逢春一脸焦急的说道。
毛逢春是个倒霉的人,这是满朝文武皆知的事情。虽然由国子监祭酒升任为都察院都御使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但是他接手的都察院根本就是一个烂摊子,因为欧阳敬之的事情,都察院那种刚直不阿敢于直谏的形象早已蒙上了一层擦不掉的尘土。
身为一个捧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读书人,毛逢春莅任之时也是豪情万丈,曾经对几位好友扬言半年之内一定要扭住都察院的不正之风,让世人知道什么才是读书人的真正风骨。
可惜的是,那时的都察院还有宋清扬这家伙在,在冯保的支持下,宋清扬在欧阳敬之离任之后的短短半个月之内就将都察院的大部分御史收拢到了身周,彻底的架空了毛逢春这位新任督察御史。
毛逢春一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论起权谋之术哪里能是宋清扬的对手,面对那些得了宋清扬吩咐对他阳奉阴违的下属,根本想不出什么遏止手段,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宋清扬胡作非为。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让毛逢春悲喜交加了,沒想到还真是一物降一物,那为人龌龊手段奸猾的宋清扬竟然打起了皇上面前红人沈崇名的主意,该着他倒霉,不但沒能伤及沈崇名分毫,最后还惹來了一身骚把自己给搭了进去,一个从八品的工部柴炭大使算是让他沉了底,只要沈崇名不倒,这辈子也休想翻身。
都察院少了他和自己作对,凭着一把手的身份收拾一盘散沙的众御史,对毛逢春來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在宋清扬因诬告获罪这件事情上,可以说他也是得益者了。
可问題是随着宋清扬获罪,都察院原本就要触底的名声这下算是被狠狠的摔在了地面上,一时间在官场上的恶名竟然盖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这可就让毛逢春苦不堪言了。
出了这事,毛逢春心中自责不已,很长时间都觉得抬不起头來,平日里在朝堂之上也是三缄其口,不是那种无法容忍的事情,向來是不开口的。
而这次他之所以第一个出言反对隆庆帝参与经商,就因为皇上经商这样的事情在毛逢春眼中实在是太出格了圈宠娇妻全方阅读。
事情有些诡异,原本毛逢春期待的那种群臣诘问君主的场景根本沒有出现,反而大家都用一众看傻子的眼光在打量自己。
这事说奇怪也奇怪,说正常却也正常的厉害,究其原因,皆因沈崇名在大家眼中的形象。
要说沈崇名靠着一张嘴,在官场之上只能说是天下无敌,多少难缠的人物都在他这嘴巴上落了个折戟沉沙的结局,还有一点作为当事人的沈崇名不知道,现在的官场之上暗中流传着一个说法,称他的那张嘴就是阎王爷的招魂幡,只要对着谁一说话,那这人绝对就要大祸临头了。
而解除海禁这件事官员们都知道是出于沈崇名之口,那这皇上要经商的事情也一定是他撺掇了,所以不少人虽然觉得此事不妥,但是为了自身安危还是闭着嘴巴不掺和了。
但是早些年毛逢春一直都在做学问,对官场上的事情很少在意,而且这人为人有些死板,向來只相信只要站在圣人教诲的角度就能无往不利,所以根本就不会惧怕沈崇名,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他站在这里言辞犀利的反对隆庆帝参与经商。
隆庆帝也够厉害,根本懒的说话,只是抬眼看向了规规矩矩站在那里的沈崇名,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要沈崇名出马摆平毛逢春。
沈崇名表面虽然平淡,但心中却也是惊奇万分,原本还道是皇上说出他要代表皇室经商的事情必定会引起多数朝臣的反对,沒想到现在整个朝堂除了毛逢春这个不和谐的声音之外,其余大臣竟然集体选择了沉默。
话说那日得了高拱的吩咐,沈崇名回去之后便命二蛋哥代笔写了封密信快马传递南京,南京六部官员在他这几年的‘心意’攻势之下,早就成了他最为坚定地支持者。
这次请他们出马,沈崇名还是打算借助无往不利的舆论利器來应对即将出现的反对者,反对皇上参与经商的,必定是那些整日无所事事只知道凭着个人臆测胡乱讨论国家大事的读书人们,而对付他们不能用强,只能有样学样利用强大的舆论攻势将他们彻底摆平,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即使不服也无力反击。
这一招对于反对者來说,绝对是釜底抽薪的一招,只要扭转士林中的舆论风向,必定能让朝堂之上的反对之声显得底气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