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见此情形,就从杨光华和徽宗中间探过身子,问那小女子说,“刚才不是说愿意双手奉上的吗?怎么又不卖了?为何?你这叫欺君,你可知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
女子说,“小女子本来是要卖给皇上的,刚才小女子说了,皇上要什么都行,连小店都买走都完全没问题的。可唯独这把团扇呀,刚才能卖,眼下不能卖了。因为这把团扇上面题的是皇上的字,皇上刚才又摸过看过了,上面全是皇上的印记,有皇上的味道,有皇上的影子,小女子要做终身的纪念呢。小女子要把这把扇子供奉在这店里最醒目的位置,并且接下来小女子要特别请人写上,‘皇上御扇’,还要特别写上说明文字。所以小女子,不是不愿意卖,是不舍得卖了。不知皇上可否恩准呢?”
皇上听这女子一番解释,心里顿时豁然开朗,脸上便由阴转晴,又高兴起来,说:“张宁,快回去拿墨宝来,朕现在就为这小店题字”。
张宁立刻撒丫子飞一般跑着去了办公大厅,不多会儿就拿来了毛笔、宣纸、砚台,身后的两个小太监,一个扛着徽宗的龙椅,另一个专门扛来了杨光华办公用的桌子。近前一看,这小店里边放不开呀,别说小桌,连龙椅都放不开。徽宗就说,“就在门外,朕要为这小店亲自题字。外面更好,阳光灿烂,清风拂面,写出字来更有韵味,更有纪念意义嘛。”
说着,张宁和两个小太监已经给皇上把桌椅全部安排好,研好墨,皇上便坐了下来,铺开宣纸,提起笔来。那女子激动得两手不停的搓动, 那团扇在手上,随着两手的搓动不停的旋转。只见徽宗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眨眼间,五个大字已经写好:“江南第一扇。”
“张宁,朕的玉玺拿了吗?”
随着皇上问话,张宁把手上捧着的玉玺递了过去。徽宗按上他的玉印,又对着宣纸上的字哈了几口气,这才直起腰来,指点着围在身边的大臣们,问道:“蔡相,光华,众爱卿,你们看,怎么样啊?”
大家一起拍手,齐说:“好!”
蔡京则高举右手,挺起大拇指,道:“皇上天下绝笔,谁人能与争锋?无也!”
那女子“砰”地一下,冲着徽宗就跪了下去。徽宗刚来的时候他都没有磕头,此刻激动得不知怎么说好,只得用磕头来表达。连磕了九个,才站起身来,两眼晃着泪花说,“小女子真是天降鸿福,哪想到会有这天大的好事。谢皇上!谢圣上!圣上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那女子已经激动得眼晃泪花抽噎起来,伸手接过张宁和小太监捧过来的皇上玉笔墨宝。
徽宗一看这女子如此激动,如此懂事,又如此懂礼,干脆就说道,“好了,你的这把团扇呀,朕也不买了,你就供在这里吧。这字呢,朕也不收你钱了,你可以装裱起来,挂在你的店里,啊?”说着,就拿起另外两把,说:“朕买这两把。张宁,付钱吧。”
虽然买古鼎的钱,张宁没带那么多,但两把团扇钱,还是足的,就掏出二贯钱,递给女子,说:“付钱买扇子是皇上的意愿。收多收少,是你的权力,这些若不够,再给你添。”
徽宗本不管张宁给多少钱的,但听张宁说这话,就看了一眼,一看只有二贯钱,就伸手挡住,说:“你打发叫化子呢?这点钱够干嘛?”
张宁心想,一把二两银子,哪里能有这样的价格?可又不敢还口,只好一边点头认错,一边换成了二十贯,再次递给女子,说:“小的没看清,没看清,这些,怎么样?”
那女子嘟着嘴,说:“哪能这么多?可不行,不行。就刚才那些,就那些。要不,小女子就一文也不收了。”
张宁看看皇上,再看看女子。徽宗此时并不理张宁,却对着大臣们问道:“各位爱卿,你们谁喜欢团扇,想要买团扇呀,想买的就买,只是呢,谁都不许赊账。”
大臣们一听徽宗这样问,这样说,即便不喜欢扇子的人也纷纷的慷慨解囊,每人至少买了一把。而蔡京和蔡攸父子每人竟买了六把,何执中也买了六把,说是回家要分给家人。张宁也趁机把那二十贯又换成二贯,放到了女子的手上。
那女子也最是懂事,卖的都是最低价。大臣们都喜欢附庸高雅,谁不知道团扇的市场价?但谁都明白,她就算把这些团扇都送给大臣们,仅皇上御笔题写的这五个大字,即使买他的小店,岂止是一个,两个三个都能买得下来呀。
直到众大臣每人都手持团扇,兴高采烈地摇着晃着,徽宗才说,“走吧,去赶大集。”
杨光华看了看时辰,他们在这个江南风情街,就逛了足足近两个时辰,看来上午大集也赶不了多大功夫了。至于庙会嘛,只能下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