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将尽,日头偏西,柴绍率领宁州城的大队人马赶到了太和山。/p>
看到山脚下河滩边的处处血迹,柴绍明白今晨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正在暗自庆幸昨夜兵及时,挡住了吐谷浑的前锋时,只见冯弇带着数名亲兵策马而来,已至眼前,几个人铠甲破损,血迹斑斑,满脸的疲惫。/p>
“拜见霍公!”冯弇翻身下马,跪拜行礼。/p>
柴绍也一跃下马,双手扶起冯弇,说道:“冯将军辛苦了!昨夜疾驰,今晨力战,为我大军立战功啊。”/p>
“霍公,”冯弇忧心忡忡地看着柴绍说道,“吐谷浑的前锋虽然未能通过这太和山,但他们的战力甚强,并未损失多少人马,末将估计对方很快将引大军反扑!”/p>
柴绍点了点头,摸着自己宽大的额头,抬眼望了望黄绿相间、林木葱茏的太和山,转身向背后的众将说道:“依先前的谋划,在太和山东、西、北三面扎营,依洛河而阵,形成犄角之势。向善志将军、何潘仁将军分领东、西二营,我自坐镇北营,各军务必于一个时辰内完成防御!”/p>
“是!”向、何二人领命而去。/p>
柴绍扭头对冯弇说道:“冯将军,大军初至,立足未稳,安营扎寨之时,还得再次辛苦你,负责周围五里的警戒。之后,请到我的中军大帐议事。”/p>
“遵命。”/p>
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三座军营便在山脚之下,洛河之畔耸立起来,大大的“唐”字军旗远远地便可望见。垒壁上刀枪鲜亮,劲弩横卧;营内人马往来,尘土飞扬。/p>
申时刚过,冯弇来到柴绍的中军大帐,只见里面人影绰约,向善志、何潘仁、郝齐平及宋玉等人已经到了,正在议着防务,冯弇抬脚进帐,叙礼入座。/p>
柴绍端坐于榻上,见冯弇进来了,一抬右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身体前倾,双手撑在大腿上,看着冯弇问道:“冯将军,今晨与吐谷浑交战,感受如何?”/p>
“霍公,诸位将军,”冯弇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环揖众人,说道,“吐谷浑骑兵与我关中军队似有不同——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掣,队不列行,长弓无虚,弯刀甚锐利,如果不是我们分兵夹击,今晨很难将其击退啊!”/p>
“不错,”柴绍点点头,看了看众将,说道,“吐谷浑人随水草射猎,居处无常,军队惟恃骑射,强则进取,弱则适伏,进退灵活,不讲阵战,”柴绍顿了顿,扫视众人,继续说道:“与这样的对手交战,不能囿于兵法,过于讲究阵形队列,而要因时、因地制宜,以计谋取胜。何将军,你是西域人士,常年奔波于边塞,对吐谷浑人应该不陌生吧?”说罢,将目光投向何潘仁。/p>
何潘仁在座中向柴绍一揖,看了看诸将,然后说道:“霍公所言极是!吐谷浑地域辽阔,自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骑兵往来驰骋,呼啸如风,他们虽然称臣于突厥,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支非久居人下的部族。从战法上来讲,与吐谷浑交手,若非人数上的压倒优势,不可与之硬碰硬,中原军队更不可与之论骑射。”听到这里,对此深有体会的冯弇不住地点头,然后双眼盯着何潘仁,希望他继续说下去。/p>
只见何潘仁捋了捋红胡须,眨了眨蓝眼睛,狡黠地一笑,说道:“吐谷浑人崇尚骑射,以力见长,但不善谋略,在战场上与中原人相遇,常称对手为 ‘狡猾的狐狸’,对中原军队变幻莫测的兵法战术又恨又怕,当年陏朝的宇文述大将军用灵活多变的战法,一直打到西域的腹地,至今令吐谷浑人敬畏不已。因此,与吐谷浑人作战,不能力斗,只能智取!”/p>
听罢,柴绍在榻上一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