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素问》是病录,《灵枢》是针法,流传到东晋时,习书者寥寥。
“你要生芝麻作甚?”谢据口中虽问题,手一指药匣方位,又免不得叮嘱一句,“吃多上火。”
谢安拿了小袋黑芝麻捏着鼻子走了,还是外面空气清新啊!
他要芝麻自然是做吃食,小孩子除了吃吃吃,也没别的娱乐项目了,而且这是他想要做给王熙之吃的东西——芝麻糊。
上回答应她的不倒翁已经做好几个了。
生蛋壳敲碎顶端一个小口,倒出蛋清和蛋白后将蛋壳洗净晾干,从二哥那要来炼丹的碎铅块,小心地将铅块放在蛋壳底端,然后再将蜡烛融了,将蜡水倒进壳中,将铅块固定。
底部有了重量,蛋壳便会不倒了。
最后还得用颜料在蛋壳点上五官。
谢安画了几只兔子,因为王熙之的小名是兔子啊,但当他拿着兔子不倒翁去给那丫头时,却被那丫头给笑话了。
王熙之一面用手指戳着不倒翁,一边咯咯笑着,“阿狸,我叫阿菟,这个‘菟’不是茕茕白兔的兔,而是取楚人之意,菟即是虎。”
谢安不服,“但菟又通兔,为何不取白兔之意?而且阿菟本来就像兔子那般可爱啊。”
“那可不一样,”王熙之软软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傲气,“兔子是要被吃的,老虎可不是,老虎吃人的。”
“是是是,我们阿菟是要吃人的。”谢安哭笑不得,这丫头说话三句不离吃。
王熙之鼓起腮帮,眼不离不倒翁,玩得十分专注,忽吸了吸鼻子,像是闻到了什么,抬眼望向谢安身后,居然还提着个食盒。
“这是?”王熙之问,手指冻得通红宛如珊瑚玉珠在谢安眼前晃着。
谢安道:“之前不是说好我教你写字吗,但我听你说,一看书帖就眼晕想吐,所以至今不得学字……”
王熙之脸上的笑凝固,不由垂下了头。
“但我有方法啊。”
谢安将食盒里的芝麻糊端出来,下面还托着一个白色大瓷盘,一支刚开锋的笔,一一摆放在案上。
王熙之望着那碗芝麻糊,不由道:“不像是墨,但很香。”
谢安解释道:“山药芝麻糊,山药和芝麻都磨碎了加水煮的,黑黑的,可做墨,又能吃。”
王熙之自言自语,“阿狸脑子里怎么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谢安用笔蘸取芝麻糊,然后在白瓷盘上写下“王熙之”三字。
等他写完抬起头时,发现王熙之已经抱着那碗在小口抿着,“好香。”
得,学字的事只得作罢,谢安发觉小孩心就是容易掌控,比如谢万就需要糖与鞭子驯服,而王熙之则更简单了,好吃的。
临走时,王熙之忽然问了他一句,“冬至你要来我家吃饭吗?”
谢安如是道:“阿兄说我在邀请的名单里。”
王熙之点点头,“冬至过后,后院的门就会关上……那晚大概是今年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你在小竹林聚会结束后,来我这一趟好不好?”
“好。”
谢安也奇怪这些日子通往王熙之小院的后门总是敞开着的,仿佛有人知道他要来,特意不设门户,但司徒家有自家规矩吧,他不便多问。
谢安走后,小院里本应剩王熙之与寒潭中的鹅相伴,不过今日有人早藏在院中一隅,悄悄看着两个小孩,直到谢安走后,那人方才现身。
那中年男子峨冠博带、玉柄麈尾,双目精气内敛,肌若青年,丝毫不见老态。他手中一柄形如树叶的羽扇,是士人清谈家必备之物,另一只抱着坛青梅,还是谢安送来那坛。
王熙之小脸上写满了不高兴,“龙伯,这梅子是我的。”
中年男子道:“哦,养生之法你又忘了,梅子小孩不可多食,龙伯替你分忧。”
王熙之咬着唇,忽然伸手指天,“龙伯,看,有大雁!”
中年男子目不斜视,一眼就戳穿了这丫头的鬼主意,想要引开他的注意力夺去青梅坛,想得倒美。
王熙之垂头丧气地站在自家伯父面前,扯了扯他的衣角,“阿龙伯伯,我保证不多吃,眼看就要闭关了,就让我留着吧。”
“阿龙伯伯”失声笑了起来,“难得见你撒娇,看来这些日子与对门那只小猫处得不错啊,心情不错,也有几分小女孩的娇憨了。”
王熙之收敛了心绪,摇头晃脑说,“人家叫阿狸,不是小猫。对了,他刚送来这个玩意,叫不倒翁,我倒觉得这东西像龙伯,无论这司马家怎么对待您,您就是不会倒下,您不倒下,我大晋也不会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