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婚礼当天闹房事三夜不分大小
光绪十四年,临近大年,刘福禄要给儿子办婚事了。由王半仙选定个吉日,提前进行大定。男方准备彩礼。由亲戚本家选“全换人儿”,即是已婚的,丈夫在世的,有儿女的,能说会道的这些人,准备到女方家送彩。
迎亲下彩的男人骑着马,女人坐着马车,领队的“主家”执事在前面,后面跟着证婚人和媒人。证婚人就选了老里长王存云,媒人还是祁氏。
依次排成一连串的队伍,抬着红色彩礼箱子,箱子里装有衣服首饰、衣料被单还有酒、喜字馒头、点心之类,牲畜由猪、羊、鸡、鸭等等。
来到女方家,证婚人和媒人到正厅贺喜,递上“贴子”,就是大红纸纸贴,上面写着“何月何日迎娶,何时发轿,禁忌什么,像属相、黄毛丫头等;回避什么,像碾子、井,办白事的等;上轿、坐帐的方向”,这都不是新娘家操心的事儿,有专人指引。
新娘要坐在自己屋里炕上不能下地乱跑。由“全换人儿”带下人捧着金彩盒子来到新娘面前,说一些“好美的闺女啊,白雪儿的脸儿啊”等好听的言语。然后从盒子里拿出一些珠饰品,为新娘戴上,边戴边说着“百年好合,白头到老”的吉祥话。
罢后,就算是大订了,剩下以后的事就双方通知亲友,女方备嫁妆,准备男方来迎娶新娘,办理婚礼了。
婚礼当天,女方开始配送嫁妆,岳琅逢好歹担任过县长,他给女儿的嫁妆很富裕,大到家具小至针线、日用品应有尽有。
过嫁妆的队伍也和男方“大定”的队伍一样,还是媒人和证婚人,抬箱子的执事,女方家里的“全换人儿”。队伍排了一长流。
一切妥当,只等婚礼到来。
婚礼前一天男方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拜天地祖先本家族有婚事要举行。
结婚当天,男方出门迎娶前,先行祭祖仪式。媒人提前来嘱咐新娘当天啥都不敢吃,也不要太多运动消耗体力,因为大婚这天新娘的规矩太多,备受折磨的地方也多,得养足精神来迎接。
吃过早饭,男方家娶亲队伍就要准备敲锣打鼓出发到女方家。
跟“大定”送彩礼的时候一样,队伍前边还是证婚人和媒人,分别骑马和坐马车前行。之后是骑着马的“压马男童”。再之后是喜轿前后的执事人,打伞的,打旗的,提着圆形的“金灯”十二个,还有执香的,放响炮的等,队伍人数比大定的时候多。
队伍中间就是新娘的大红花轿。迎亲队伍的后面还有两辆大马车压尾,上面坐的是两位花枝招展的妇人,即“娶妇”,也是全换人儿。
到了女家,两位花枝招展的“娶妇”直接进府来到新娘的闺房为其梳妆打扮。打扮好了,穿上大红色棉袄,整个新娘全身都是红色,鞋也是红鞋,上面还绣着双喜字,盖上盖头,盖头也是红的。
等一切就绪了,就可以上轿了。
就在“娶妇”进府来到新娘的闺房为新娘梳妆打扮时,新娘家的大门早有女方家准备着,娶妇刚一进门,马上就关上了大门,将所有的迎亲队伍堵在门外。
被堵在门外的娶亲老爷们就会开始“求门”,还往门里塞些铜钱。其实这是在为新娘梳妆打扮留开充足的时间。
等到新娘准备妥当,大门便会打开,然后燃响爆竹,随即门外的上空忽然有铜钱花花落下,迎亲队伍里的大人小孩都弯腰抢钱。在门外等待的媒人、证婚人、伴郎等便进入院子,向新娘父母道喜,送上“离娘礼”。
新娘父母也会递上红包,厨子上一碗汤,让主要的人喝过,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过别离饭,相互说些吉祥话。便准备起轿。
新娘由娘家哥哥抱上花轿,新郎刘保金急忙进屋里给岳父岳母行“谢亲”礼,感谢岳父岳母给他生了个漂漂亮亮的媳妇。
新娘上轿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迎亲回去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前面有开路的执事负责应该禁忌和回避的一些事情,见碾子盖碾子,见井盖井。见到迎面过来的红白喜事队伍或者黄毛丫头,要提醒队伍抢先回避或绕道而行。
忽然一个疯疯癫癫的女子跑在了队伍中间,穿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手里拿着一枝已经干枯了的野花枝,一边嘻嘻笑着,一边将那野花枝往头上插。
执事见了急忙将她拉到一边,怕她再跟来,便拉的远远的,女子没有反抗还是嘻嘻地笑,手里的花握的紧紧的。
跟在队伍后面的赤岗见状,急忙跑过来跟执事喃喃几句,便拉着那女子朝一边走去。
这个疯疯癫癫的女子就是施芝罘。
她被张家扔出门外后,被祁氏知道了,便将她接回她家,给她做饭洗衣,把她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虽吃饱喝足就跑外面了,每天是遍地找些野花往头上插,那是幻想着要把自己变作一个新娘,坐上花轿,把自己再嫁出去。
施芝罘也是张家的童养媳,虽做了两房媳妇却从来没坐过花轿。她的疯病还是季节性的,有时就好了有时候孬了,好了的时候,一语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