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那排长也是见钱眼开
刘达飙接着说道:“实践证明适当的分散活动是有益的,分散活动虽不具集体活动的三大优点,却独具以下优点:第一是,一个地点受袭击其它地方可前来支援。第二是,目标小便于隐蔽。即使一部分被敌人发现,损失也较小。第三是灵活机动,说打就打,说跑就跑,神出鬼没。
比如在三八年九月到三九年十二月的编村游击队就是联班为单位分散活动的,队员白天分散,夜间集中,无事分散,有事集中。我平时只带十几名战士,这样就充分发挥了我人民游击战争的长处。”
“说得好,说得透彻。”侯国英道。
“在迎乐养病时清闲,就老想这个问题,就是不知道对不对。”刘达飙道,心想这县长也和张恒业县长一样,做事风风火火的也很亲切。
“对对对!以后我们就是这个办法,这是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是写不成书,可是已经事先领教了。”侯国英道。
原来的“太行子弟兵”成员,刘达飙大都认识,侯国英安排他亲自到一区、二区的各村找“太行子弟兵”的战士,一共动员回来四、五十人。
同时上级也帮助动员了一部分青年参加。在队伍行成一定的规模后,侯国英亲自为队伍命名为“壶关青年连”,连长刘达飙。
青年连当时的任务是:取消并打击维持会,打击死心塌地为鬼子服务的伪军。很快,一区、二区的工作重新开展起来。
青年连平时和区公所的武装(大约10至20人)一起工作,半数左右的战士有枪。当时多数队员的家还在敌占区。
刘达飙根据这一特点在一区和二区分别设了两条交通线,每条线上设有三至五名便衣侦员,分在交通要道和各大路口上,这样就形成了自已的情报网。
每次敌人刚一出来就能迅速知道敌人的动向和兵力情况,跟着就赶快通知各村的老百姓迅速藏好粮食,隐蔽到安全地带。部队则马上集中起来去打击小股敌人。
平时,部队在白天以班为单位分散活动,晚上全部集中到一起。形势太紧张时,为避免目标过大,在晚上也化整为零,分散到根据地各村去休息。
有的战士就在山沟里过夜,有的在偏辟处挖土洞藏身,有的则在村边沟里挖的有通道和多处出口的地洞,洞口白天用茅草堵住,敌人很难发现。
许多老百姓也知道同志们宿营的洞子在那里,但他们都为同志们保密,因此很安全。有一次,一个班活动到一个洞里休息,发现另一个班已经在洞内了,于是就在洞口用日本话诈唬了一阵。
洞内的战士听到日本话,以为是日本鬼子来了,于是连衣服都没有穿好就从另一个洞口跑到外面,然后迅速找来一部分队员把那个洞口包围,出来的竟是自己的同志。
青年连刚成立不久,就在一个雪夜配合八路军夜袭了日寇一个大队。当时八路军一个团去攻打行军途中宿在庄则上村约一个大队日本鬼子。一区委派刘达飙带几个游击队员为八路军带路。部队在深夜十二点出发,于后半夜二、三点到达目的地。
还是阴历二月末,天气还下着雪,地上白皑皑一片,出于队员们熟悉地形,几个游击队员和四个八路军战土在刘达飙的带领下去摸敌哨。
敌人在山上扎有一个排的军事哨,在村外路上的小庙处又放了几个复哨,他
们的任务就是摸复哨,为了便于隐蔽,每人都披一件羊皮筒子,爬到离敌人4至5米远时,正好赶上敌人换哨。带班的敌军官带了两个日本鬼子换下哨位上的那两个哨兵,又带着那下岗的那两个走了。
刘达飙他们只听见刚上的两个哨兵悄悄地说了一阵日本话,随后就到庙洞里去吸烟,刘达飙抓住时机,先上去卡住一个敌人的脖子,紧接着四个八路军战士一拥而上两个对一个,然后捂住敌人的嘴,又用带子套住敌人,背上就走。
与此同时,八路军急速进了村,敌人还没发觉,八路军就已经爬到树上,站到房上向敌人扔起了手L弹,接着就听枪声炮声大作,这次青年连的几个同志只是负责引路,没有带武器,只好隐蔽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八路军打击鬼子。
战斗结束后,八路军领导感谢刘达飙的游击队,看他们手里都没有带枪,便赠送给一支驳壳枪,还说:“还是这个小玩意儿少呀,侦察带路还是离不了这小玩意儿啊。”
皖南事变后,西部壶关县鬼子频烦的扫荡和蚕食,南边常行国民党顽固派二十七军搞摩擦、进攻太南抗日根据地相对紧缩。斗争形势变的非常艰苦,敌人对我们采取封锁的政策,根据地各种物质缺乏,棉衣换不了,刷牙用的牙粉也买不到,特别是吃盐成了大问题。
在这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始在盐碱地上熬小盐吃。没有牙粉用盐代替,没有棉花用羊毛代替。
当时烧柴的柴源也很难,所有的山林几乎都烧光了,为了战胜一切暂时困难,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地委和专署向我们党政军民提出了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号召,发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
太原四地委专暑建设科郝科长给周刚、栗旗书和李心良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