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危险打交道的人,这种直觉分外敏锐,而一些习惯安逸,很少涉险的人,这种感觉会慢慢的退化。
阮文欢的这种心神不宁的感觉,其实就是一种面临危险时的直觉。
但阮文欢忽视了,这一来是他误以为,他这是由于最近特工团的各项行动开展的不顺利引起的他的内心的焦灼。二来是中*队在这几年与他们进行的边境战争中,所有的行动都从没脱离过炮火的射程范围。
也就是说,依据以往的经验,中*队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在中*队的火炮射程之内的,这保证了执行任务的中*人,在遇到危险时,都能得到炮火的掩护和支援。
而他阮文欢的团部驻扎地,距离中*队炮兵的火炮覆盖区域还远着呢,他习惯性的就没考虑中*队会派出小股部队深入到如此纵深的区域执行任务。
换句话说,依据以往的经验产生的惯性思维,让阮文欢失去了该有的警惕,注定了他的最终结局。
和往常一样,阮文欢在熄灯号吹响之后,循惯例和他的副团长兼参谋长,政治副团长以及技术副团长做了个短暂的碰头之后,回到了团部里间的帐篷。
他右手把玩着一把刻着梁赞伞兵学校徽记的伞兵刀,左手端起一杯红酒,躺在一张躺椅里,眯着眼想心事。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一刻,柏卫国带领的小分队成员,已经悄悄的潜伏到了他的营地附近,在几个小时后,就会对他的营地发起致命的一击。
通过这两天的观察,柏卫国的侦察小组确认了在这个营地中,有两名大校和七名中校。
依据情报,敌人的军衔等级中没有上校军衔,柏卫国以此确认,此刻营地中,敌人最少有两名团级军官和七名正营级或副团级军官。应该说,敌人特工团的主要军官应该都没有离开团部。
目标确认!
柏卫国开始按照他的计划布置行动。
整个行动的第一步,是侦察小组的三个人分别潜伏到敌人的三个暗哨位置,在凌晨四点,敌人暗哨换班之后,先摸掉三个暗哨,然后向敌人营地门口的岗哨靠拢。
李荣浩带领攻击组,潜伏到敌人营地的右后方,等待敌人的六人巡逻队走到这个位置时,用匕首和67式微声手枪解决掉敌人的巡逻队。这个位置是敌人弹药库岗哨的死角,敌人团部的帐篷正好挡住了视线。
等李荣浩得手之后,侦察小组用67式微声手枪近距离干掉门口的岗哨,同时,攻击组剪断敌人营地的铁丝网,从营地右后方进入,依托敌人的帐篷接近弹药库哨兵,并解决掉。这样,整个营地就会成为一个不设防的营地。
到这一步,计划会根据情况有一些变化。
如果敌人的弹药库有足够的炸药,那么就要在敌人的所有帐篷外埋设炸药,把敌人一锅端了。
如果没有,那就只摸进敌人团部,消灭掉敌人后,搜集走敌人的所有文件地图后撤退。
整个行动由侦察组和攻击组完成,支援组将在距离营地大约四百米的位置,带着机枪占领一座民房的屋顶,设立阵地,在万一敌人被惊动的情况下,火力支援小分队撤退。
行动的风险,一是能不能在悄无声息中,清理掉外围的敌人暗哨和巡逻队。二是在行动过程中,要防止万一有起夜的敌人,无意中走出帐篷,发现小分队的行动而报警,毕竟整个行动的人手太少,无法控制住每个帐篷。
从清理外围到整个行动结束,柏卫国限定时间为三十分钟,因为大约五点,敌人的炊事班就要起来做早饭。
对于撤退方案,柏卫国也做了两个。
一是行动顺利,那就抢一辆敌人的汽车走,柏卫国带领侦察组断后。
二是如果行动不顺利,中途惊动了敌人,那么各个小组分散撤退,进入山区摆脱敌人的追击,支援组负责第一阶段的掩护,侦察组负责第二阶段的掩护。
对于这样一个行动方案,大体上,大家都没有意见,就是在撤退环节,金明衡提出了异议。
整个行动都是以侦察组和攻击组执行,支援组只负责监视和万一情况下的掩护,那么,金明衡认为,撤退阶段的掩护断后,也应该完全由他们来负责,而不是最终都由柏卫国带领的侦察组来执行。
但金明衡的异议被柏卫国否决了,对此,金明衡虽然心有不甘,也只能执行。因为柏卫国再次祭出大杀器,你们谁会说敌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