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通风口,尝试向室内投放拾音器,试图抓取室内人员的对话。为红队的进攻提供依据。负责进攻的杜克的红队被要求抓紧时间休息,养精蓄锐准备进攻。
但柏卫国没有离开,既然这次不能参加具体的行动,但他再次找到了可以关注的重点,sas指挥连的行动。他饶有兴趣的待在指挥连的人边上,听他们讨论方案,制定战术,看他们在收集情报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手段,关注着sas各个支持单位的运作。
他在考虑,若是他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下,会如何制定作战方案,然后对比sas指挥连的这些人制定的方案,比较两者的不同和优劣。他觉得这同样是个极好的学习过程,毕竟他以往的经验都是在野外战场上的。像这样的城市环境的作战,他毕竟没有经历过。
从单纯的事件来说,这是一次人质劫持事件,看上去是警察的工作范围。但换个角度去看,这何尝不是一个城市巷战的案例?就当这是在城市巷战中,敌人用平民做屏障,占据房屋建筑为据点的负隅顽抗,进攻方如何在尽可能不伤及平民的状况下,攻占敌人的据点好了。
很快,柏卫国就发现,指挥连制作的作战计划,其实就是他到sas后,参加的cqb训练的翻版。区别仅仅是在日常训练时,他们是从门、窗的两路进攻,变成了门、窗、屋顶的三路进攻。至于进攻方式上,和训练中毫无区别。爆破,丢闪光震撼弹后的快速突入。
减少自己伤亡和平民伤亡的关键就是要快!快速进入,快速区分目标,快速解决战斗。在室内的劫匪在闪光震撼弹的作用下,眼睛无法视物和高分贝爆炸震荡下反应迟钝的间隙,快速突入。然后区分人质和劫匪,以最快的速度解除劫匪的威胁。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杜克要在训练中,始终要强调十五秒内解决战斗了。
看明白了也想清楚了,柏卫国却突然觉得有些遗憾。因为这个战术虽然不错,但他的突击队眼下却很难效仿。因为据他所知,中国目前并没有类似的闪光震撼弹,总不能连这小玩意他也得依赖进口吧?解决之道倒是有,那就是把他看倒的战例整理出来上报,让北方公司之类的军工企业尽快研制生产我们自己的类似产品。
凌晨六点,红队按照指挥连制定的计划,做好了进攻准备。柏卫国也来到一处制高点上,趴在狙击手旁边架起了望远镜现场观摩。但他心里已经对结果大致有数,只要行动足够快,整个进攻没有任何悬念。
事实也正如他预计的那样,随着门、窗、屋顶三个方向上的定向爆破的爆炸声同时响起,十八秒后,进攻行动就已经结束。包括主犯杰弗瑞·休利特在内的五名劫匪被全部击毙,但还是造成了一名人质的受伤,他是被惊慌下的劫匪盲目开枪打伤的。
柏卫国觉得很遗憾,因为他没能参加这次行动的具体执行。所以,在行动结束后,他就向杜克请了假,前往在伦敦的大使馆。他要争取他在sas期间观摩的行动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