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几个选手分为三组,谁都没有明确地表示邀请赵旦加入,只有李纯年说了几句无力的好话,可其他组员都没反应。赵旦一时意气甚至想要自己单独组队。因此赵旦到底会加入哪个组就是本次节目的第一个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小悬念,最后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的确反转太大,戏剧性意味十足。除赵旦外以外,主持人让这些选手分成的三个组先行进行了一个体能项目的比赛,在比赛完成后,才宣布赵旦将被塞入成绩最好的那组,不得有任何异议。
节目进行过程中,节目组还给赵旦的父母一些特写。赵旦时不时回头张望父母,像是征求父母的意见,而他父母则拼命打手势或者晃动脑袋来给予指示,他们那种焦虑不安的神色均被不动声色地放入镜头,放大出来给电视节前的观众看,引导着他们去得出一种显而易见的结论——赵旦这个孩子,很听从父母的话,像是他们的傀儡,而这对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太过急切的指望。
赵旦在体能竞技环节虽然非常努力,成绩还是拖了自己所在那组的后腿。观众在此时对于这个全场年纪最小的选手还是赋予了相当宽容温和的态度。在他于某个体能竞技项目上落后时,很多人包括评委都在为他加油;而当他在“行云流水”环节难得地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时。也同样有很多人在为他拍手称赞——电视上播放得很清楚,辰星也是其中拍手很用力人,谁都能从他的笑容中感受到他对这个孩子的真诚和祝福。
佩月月都能看出来,这是要为后面赵旦突然挑战辰星做对比,这么个小少年为什么要向一个一直对他充满善意的人挑战?有了鲜明的对比,节目的戏剧冲突才更牵引人心吧。为了收视率,节目组在某些剧情的设计方面精心设置,其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的程度几乎不亚于编剧了。在追求高收视率这一目标上,不管是编剧还是节目制作人员,基本都难以免俗。
只是到了才艺展示的时候。赵旦之前所积累起来的观众的好感正在被打破,节目组的刻意剪辑设置更加剧了这一速度。节目在电视上播放时,佩月月发现节目组对赵旦的声音基本没任何修饰。而且故意把赵旦在舞台上一些失误的小动作都放得很清楚,还将天皎曾经演唱会上演唱同首歌曲的情景播放出来做对比,令观众更加看得清楚赵旦模仿天皎的刻意,甚至还有几分拙劣。尽管这种场合下,赵旦由于紧张而表现出来的一些小失误其实很正常。但在电视机特意地捕捉放大下,这种小失误就显得让人难以忍耐了,何况,赵旦的失误不止一两个。
其实在所有这些不利因素中,最致命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赵旦的歌唱实力实在很一般。
不然。就算外在的那些不利因素再多,哪怕他烫的头发造型模仿得很山寨,如果他的声音能像天皎那么有爆发力和穿透力。演唱充满热情不羁的活力,又或者他技巧高超到足以掩盖声音上的缺陷的话,那些小失误都可以不算什么。
要是在KTV包房里和亲友唱歌,赵旦唱得是还算不错,可是在舞台上。没有人会拿普通人唱KTV的标准来要求他。舞台有舞台的严苛准则,它的光环通常只会给那些确实在某一方面出众的人。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光环。看不到光环下所需要的付出。赵旦的水平,在舞台上真的很普通,而且还没过变声期的他本身嗓子听起来就很奇怪,让人不舒服,只能在服装造型和姿势台风上模仿天皎,也只是模仿到了一个形式,而没有让人感觉有多少天皎的神韵。
如果好感度也有一个数值的话,将观众对赵旦最初的好感度设定为一百,那么这轮才艺展示后,这数值最起码下降了五十。从赵旦上台开口唱第一句起,电视节目就在展示着一个其在观众中好感度唰唰下降的过程,通过各个角度的镜头转换,从天皎始终如一的嫌弃脸到李一冰的面无表情以及伏莉的微微皱眉,再到评委观众们撇嘴的撇嘴,瞌睡的瞌睡,摇头的摇头,等等各种神情,足以说明赵旦在歌唱方面的努力成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好。在舞台上,人们对于赵旦的宽容度远不及对他在体能方面欠缺时的宽容度高。
如同看小说,对于那些在书本开场似乎最为弱小的主人公,读者经常会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希望主人公获得成功,从而也实现自己心理上的某种满足,而一旦主人公或者说作者设计的情节没能实现这种满足, 这个故事就往往会被读者毫不留情地抛弃。
作为年纪最小又瘦小的选手,人们期待的是赵旦能在他自己最擅长的项目上一鸣惊人,实现小人物的成功逆袭。当这种期待转变成了失望时,对赵旦那种基于期待而产生的好感也就无法继续维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