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冯家迎三,韩望前两天忙得脚不沾地,还真是没顾得上帮忙,从三林村出来干脆直接到冯河家。 老年丧子是人生悲剧,尽量劝慰宽解冯河,同时再检查他胳膊的伤口怎样了。冯庄三林相距也有七八里路,加上山岭河溪一般人单走一趟至少要将近一个时辰,韩望脚下力半个时辰就赶了回来。
冯河的土坯房披霜挂雪,在这翠绿如毡的田地间,宛如一朵洁白的菊花,远远望过去,心情也变得肃穆起来。韩望当日看到冯河丧子那一刻的悲绝,再说人年纪越大就越容易固执,强行劝解肯定起到反效果,想来想去,还是多提一下冯亮的事情,或许可以分散冯河的注意力,只要分心了,也就能顺势一点一点开解。
门窗的框边都扎着白纱,地上散落着没有烧尽的黄纸,空气中还有香烛烟气味,看来何半仙果真来放焰口了。小屋中央摆了一块门板,上面垫放了些干草,干草上铺了一层黑纱布,纱布上停放着冯晨的尸身;冯晨已经穿着新做的寿衣,而且经收敛后看上去就像睡着一样,韩望没想到何半仙还是个很专业的入殓师。
冯河蹲在一边,看上去老了一大截,再也没有初见时那种廉颇饭缶的精气神。心里不停的回想,自己戎马半生,仅有两个儿子,老妻几年前病逝,长子也去了戍边,唯有小儿子常伴左右。本意让他去县府打零工,一来补贴家用,二来见识世面,结交一些朋友,以便将来可以混个好差事。没想到这次白人送黑人,当初不应该太贪心了,留在自己身边种庄稼,打猎,砍柴,怎么也能糊口饭吃。所以愧疚、悔恨、自责充满了他心里的思绪。
由于临近夜晚,何半仙和几家帮衬的友邻都已经回去,娟娘招呼韩望“韩先生,多有劳烦,赶紧劝劝阿爹,这两天都没吃东西,伤口也没清理换洗”娟娘是真的担心公公想不开,冯河本身就带着重伤,这次气急攻心谁都看得出来,万一再有个三长两短,她一个妇道人家可没办法扛起这个家。
韩望点点头,他本来就是这个意思,于是顺着话说“前辈,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唯一不能掌控的就是生老病死;冯晨兄弟不幸遇害,晚辈也痛之惜之,但人死不能复生,前辈还是要坚持住,我相信令郎在天之灵也不会愿意看到您如此悲伤”
冯河虽是行伍出身,自然不去做那小儿女状,只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儿子竟然死于非命,一时间不能接受。而且年纪大了,想留个儿子在身边,可这祸事怎么就降临到自家头上呢?默然不语。
韩望接着劝,“前辈,死者已矣,当珍惜生者,晨虽去,亮仍在,晚辈思虑,是否去封书信告知家中变故,倘若大郎能借机返乡一趟,一来给您老以安慰,二来家中诸事暂时也可有人支撑“
冯河原本无神的眼中焕出一丝亮色,对啊,我还有一个儿子,无论如何要和他见一见,几年不曾见到,也不知道亮儿是胖是瘦,还有好些要紧的话嘱咐他,顿时就想明白了。冯河站起身“韩先生说的在理,俺着实有些话要说与亮儿,能否劳烦先生代为执笔?”
韩望早有准备,取出随身的纸笔,伏在小桌上开写,冯河说一句,韩望写一句,尽管自己隶书写的不怎么样,但是好歹规规整整,不至于叫人认不清。一会书信已经写好,冯河经过这门一打岔,想的多了就从丧子的情绪中解脱了,心思也转了过来,把信收好,挽留韩望一起吃饭。 当然韩望也没忘记当初的应承,信的结尾还捎带了几句娟娘亲口的问候,娟娘感激的连连万福。
信写好了,要托人送到县府那边的驿站交于曹官,再由曹官委托去往瓶形寨的铺兵带过去,由于瓶形寨是军事要塞,平日里固定一天一递,所以顺利的话三五日后冯亮就可以收到这封家书了。
写好信,韩望清洗护理冯河的伤口,伤口有些红肿化脓,所幸不严重,于是亲自动手尽量把浓水吸附干净,再敷上草药用布巾包扎好。随后与冯河说了一些蒙学的事情,看冯河心情有少许气色,加之天色不早就告辞回去。临出门时叮嘱娟娘:每日必须换洗敷药,这样伤口才能早日康复,若是长期不愈合问题就大了。娟娘连声应诺,一直把韩望送出好远才回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