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里的“老人们”给挟持住。可惜殷慧虽然和林雅菡关系密切,但殷家与林家却并无多少来往。毕竟殷家是书香门第,天然就与林家这样的将门世家对立。
好在殷慧很快就听到林雅菡整肃林府的消息,更看到林雅菡快刀斩乱麻地将林府原来的大管家和二管家连根拔起。虽然外界传言林雅菡“心狠手辣”,但是殷慧的母亲却对之颇为欣赏。
“我原本还以为那林家姑娘是个软弱的,没想到现在倒是立了起来。”殷慧的母亲对殷慧说道,“后宅之事与朝堂大事殊途同归,若不出手,出手就必须一击必中。尤其是要知道何为关键,做事唯有抓住关键方能事半功倍。现在林姑娘算是在林府立了下来,日后管事起来保证没有人敢在明面上反对。”
殷慧母亲借着林雅菡这件事给殷慧好好分析了一下如何管家。要知道殷慧乃是殷家的嫡长女,日后肯定是要嫁为宗妇。宗妇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府邸,更要处理好整个家族的女眷关系。因此殷慧母亲才会时时提点,唯恐自己女儿日后在管家的时候吃了亏。
林雅菡和殷慧在园子里逛了一刻钟,然后就看到一个丫鬟急匆匆地过来,道:“两位姑娘,如今天香楼正在举行诗会,夫人请二位过去一观。”
“我最烦做劳什子诗了!”殷慧嘟哝道。
听到殷慧的抱怨,林雅菡笑了起来。别看殷慧出身书香门第,四书五经也是颇为了解,但偏偏却不擅诗歌。要知道殷家并非古板人家,家中女子不仅精通女红针黹,琴棋书画也不曾落下。结果到了殷慧这里,独独一门诗歌可谓是“十窍通了九窍”,结果还是“一窍不通”。
听到林雅菡的笑声,殷慧揶揄道:“那不如姐姐上去作诗一首?”
林雅菡顿时止住笑声,尴尬地说道:“就我那诗才,还不如妹妹呢!”
说完,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两人笑着走进天香楼,此时大厅里已经布置好许多书案,只见一个个闺阁姑娘正在书案后或奋笔疾书,或蹙眉思索。
“林县主、殷姑娘,二人可要一试?”高夫人走到二人旁边,低声询问道。
林雅菡摆摆手道:“夫人切莫为难我二人了。我俩的才华比起各位姐妹来,那真的是萤火对皓月。”
高夫人也知道林雅菡与殷慧不擅诗词,故而刚刚的话语也就是一问,见林雅菡明确拒绝后便行了一礼离开了。
芳菲社其实就是为闺阁女子展示自己才华而聚集大家在一起。对于一些身份较低的家族女子来说,她们最期待的就莫过于通过这样的聚会来展示自己的闺名,继而为自己的婚事添上一枚砝码。
但对林雅菡和殷慧来说,她们的家族出身就足以让自己找到合适的夫婿,所以两人对这种诗歌展示并不感兴趣。
二人在大厅的靠墙处寻了两把椅子,然后便落座静候诗会结束。
诗会以三炷香为时限,不过也有人提前交了卷,其中就有林雅菡的二堂妹林雅芷和林雅菡的“老乡”徐诗茵。
看到林雅芷交卷,林雅菡才忽然想起来,自己这个小堂妹似乎也有“安西府才女”的名头。想到这里,她颇有深意地看向了徐诗茵,暗道你的人设和别人撞车了哦。
负责阅卷的乃是安西府几位大儒的妻子,她们年轻时也颇有才名,而且现在她们还联合经营着一家“女学”。大圣朝并不禁止女子读书,但是男女混学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些离经叛道,故而也就有了女学这样的古代版女子学校。
“芷姑娘这首鹊桥仙倒是填得极妙!”负责阅卷的其中一位大儒夫人笑着说道。
“当不得周夫人称赞。”立在一旁的林雅芷忙出身柔柔地回应道。
别看林雅芷声音温柔,但心中却涌上一阵强烈的醋意。
凭什么自己只能叫“芷姑娘”?明明大家都是林家女儿,但唯独只有那林雅菡可以被称为“林姑娘”?
在场的其他人自然听不到林雅芷的心声,不过她们在丫鬟的诵读中听完了林雅芷的《鹊桥仙》,然后露出或嫉妒或羡慕的表情。
林雅菡通过系统抽到过一本初级诗词赏析,所以还是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哪怕林雅菡再不喜欢林雅芷,但也不得不承认林雅芷这首《鹊桥仙》的确填得非常好。哪怕放在地球位面,怕是也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芷姑娘果然不负才名。”此时已经有人称赞起来。
虽然林雅芷出身林家西府且生父林继孝又只是白身,但人家毕竟是林家人,这个出身放在安西府就已经胜过八成人家了。
外人只道这闺阁女子不谙世事,殊不知这大户女子都是精心教养过的,那察言观色的本事都一等一的。
何况林家二府之间的矛盾并未被外人所知,所以大家哪怕看在丹阴县男府的面子上也要吹捧林雅芷几句。
“咦,这首《浣溪沙》是何人所填?倒是胜过《鹊桥仙》许多!”此时又有一位大儒夫人惊讶地说道。
不待有人回应,这大儒夫人就情不自禁地诵读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妙啊!上阙沉思,下阕追忆,填词之人心中有大沟壑!”另一位大儒夫人赞道。
“原来此词乃是徐诗茵姑娘所填。徐姑娘真无愧我‘大圣朝第一才女’的美誉!”
饶是这些大儒夫人也不愿看到一个外来姑娘压过本地姑娘,奈何这首《浣溪沙》实在是出色到连她们都认为当今世上怕是没有几个人能作得出来。
“小女子愧不敢当。”此时徐诗茵盈盈走了出来,微微屈膝行礼后道,“作诗填词不过是小趣,偶尔戏耍便是了。我等闺阁女子还是要以贞静淑德为重!”
徐诗茵这话一出,整个天香楼都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