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建看了看自己的父亲和军部的一众大佬,觉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少发言为好,老老实实的坐在边上,听这些帝国的中流砥柱,商讨下一步应该如何对付巴隆人。
车路宽刚才的分析发言十分的精彩,给皇帝等人留下了十分深刻地印象,但是现在他的脸上依旧一点儿表情也没有,心里也没有因为自己能够在这个级别地会议上露脸而感到骄傲。
在他的内心里,也毫无波澜,在他认为,自己作为太子得侍从官,必须要为太子殿下分忧,为这个国家出力。
平时在吴元建身边,他就能够接触到很多非常重要的情报,这些情报上的支持,让他对现在帝国所面临的的局势有一个非常清晰地认识。
当得知哈斯巴人已经获得火枪这种划时代的武器之后,他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大家讨论的时候,他就一直在默默地思考。
正是有了这些思考,才有了他的一番发言,并成功的引起了皇帝的重视,同时也让军部高层和皇帝的参谋们对他的才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的车路宽,已经完全被放进了太子吴元建的夹袋里了,将来会成为太子的班底,并且是最早一批追随太子的,未来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高层们的讨论陷入了僵局,参加会议的人分成了两派,双方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人认为,现在韩志远、邱远山二人率领的西北集群,已经基本达成了战略目标,在将巴隆人彻底赶出萨里思丹之后,就应该撤回国内。
好好经营现在已经被帝国占据的原乌楼国,将乌楼地区建设成防御西方敌人向东方渗透发展的堡垒。
这部分人都是皇帝办公室的参谋,他们觉得仗打到这个程度,就已经可以了,接下来应该把拳头收回来,节省远距离运送补给物资所消耗的大量金钱,将这些钱投入到海军的建设中。
而以胡硕为首的军部一众大佬则认为,必须要将巴隆人打疼、打怕,至少要大量的歼灭对方的军队。
最好是将巴隆人赶往更西方,让近几年被巴隆人征服的几个小国家复国,作为巴隆人和萨里思丹人之间的缓冲。
然后继续向萨里思丹出售军火,赚取大量的金钱,一方面可以削弱萨里思丹人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资金。
皇帝默默地坐在自己办公桌后面的椅子里,看着手下的臣子们不停的争执。
帝国在朝堂上对这种争论的态度向来比较宽松,甚至有些鼓励,在很多时候,争论的双方虽然各执一词,但是在争论的过程中,因为不断地发现对方观点中的漏洞,可以找到更加符合帝国利益的一个折中的办法。
帝国高层们为此争论不休时,萨里思丹正在进行的战事也到了关键时刻。
李虎子的侦察营,十九日又追了大半天,下午在一处河边林地休息时,遭到了一队维拉人的袭击。
这队维拉人是从大队中分出来的,有三百多人,趁着李虎子他们在河边休息的时候,发起了突袭。
战斗开始的非常突然,让跟随李虎子营一起行动的几个萨里思丹人,手忙脚乱的去自己的马匹边上取马枪,大呼小叫的报警。
然而骑二师侦察营的军士们,却十分冷静的准备应战。
“一连堵住他们,二连三连取步骑枪,好好给他们上一课!”李虎子大声下令。
赵三溪见到敌人只是装备了近战武器和盾牌,从腰间的枪套中将一一年式转轮手枪抄在手里,大声命令道“弟兄们,别慌,瞄准了打!”
维拉人的首领见到敌人竟然不慌不忙的的结阵,并且抽出了短枪,纷纷大吼着像前冲锋。
他们的脚步很快,气势十足,第一排的战士纷纷将木盾举在面前,一边冲锋,一边用手里的武器敲击木盾,口中发出“噢...噢...”的呼喊声。
赵三溪麾下的军士们,都比较警醒,严格按照连长的命令,行军时都将一二式步骑枪背在身后,刚发现敌人的时候,就将火枪取在手上了。
现在军士们纷纷举枪进行瞄准,尤其是第一排的军士们,用火枪的准星,将一个个敌人套在准星里,等候开火的命令。
维拉人本来距离这片树林就不远,再加上冲锋的速度比较迅速,很快就拉近了距离,一些维拉人停下脚步,摘下身上背着的长弓,拔出箭矢,准备向侦察兵们射击。
李虎子见状大喊到“三溪,开火,不能让他们的长弓手开始攻击!”
李虎子的话音未落,赵三溪已经大声命令道“目标弓箭手,射击!”
随着赵三溪的一声令下,军士们纷纷重新瞄准,将一百多米外的敌人弓箭手套在自己的准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