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刘凡的一番分析使崇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刘凡分析的是真的,流寇真的会流窜湖广以及四川等地,那对于大明现在濒临破产的财政来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也是崇祯最不愿意看到的。
因而崇祯现在也顾不得后悔了,着急的问道“除了调兵围堵济民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你刚从河南回来,对那里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你也知道现在河南兵力空虚,各路总兵都距离卢氏,新安等地甚远,朕怕等他们到了流贼早已逃遁了!”
刘凡苦笑一声回道“陛下!臣只是一个地方武官而已,这种事情能有什么好办法呢?不过既然陛下问了,那臣就说说自己的想法。臣建议陛下选一能力出众的大臣,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全权负责五省的军政,调集诸将围击各路流贼。这样一来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各路总兵的协同作战。”
崇祯听到刘凡的建议很是满意,其实他也早有这种想法,五省总督的设立还是很有用处的,不但可以加强中央集权,还能减少掣肘便于协调五省军政事宜,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地方都很有利。就是人选令崇祯颇费脑筋,五省总督权利太大,必须是崇祯自己完全信任的人才行。
其实在崇祯看来最好的人选就是刘凡,相比那些贪婪无度,只顾自身利益的文官集团,刘凡这样的“姻亲”和心腹更值得信任,无奈刘凡的职位太低,威望不够。要想让朝臣同意刘凡当这个总督太难了,崇祯只好打消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崇祯思衬了很久才开口对刘凡道“济民的想法和朕不谋而合,对着五省总督的人选你有什么看法?”
五省总督啊!这么大的官刘凡可不敢给崇祯随便推荐了,这要但的干系太大了,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远远不是现在的刘凡能承受的!而且据刘凡的后世知识所知,崇祯的这几任五省总督每一个好下场的,不是砍头就是下狱了。想到此处刘凡连忙摇头道“陛下高看刘凡了!您让我出出主意,敲敲边鼓还行,这种国家大事我可是没有资格参与的!再说了,陛下您也知道,这两年我一直在山东窝着,根本不认识朝中的官员啊!而且在山东除了死去的杨涟,朱大年我就连一个读书人朋友都没有,对朝中的各位大臣根本就不认识,连名字都没听过怎么推荐啊!”
“哈哈哈!原来济民你也有不懂的事情啊!朕还以为你是全知全能呢!”崇祯开怀的笑道
刘凡脸色一抽,全知全能,他又不是神仙怎么会全知全能呢,刘凡自己清楚,他不过是熟知历史,借助后世的知识,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问题罢了!要说才能,刘凡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厉害,要是真凭自己的本事分析问题,可能还不如崇祯这个长在深宫中的人呢。刘凡苦笑道“陛下!您太高看我了!其实我不过因为来自未来,起点比现在的大多数人高一点,看问题的角度要比较特殊罢了!”
崇祯收敛笑容,拍拍刘凡的肩膀严肃道“济民能来大明,是朕的幸运,亦是我大明子明的幸运,能有你的帮助朕很高兴。”
刘凡谦逊道“陛下过誉了!这也是我一直来的愿望。能帮助陛下!帮助大明百姓免受异族践踏,何尝不是我刘凡的幸运呢!我不求名垂青史,但求问心无愧!”
“好一个不求名垂青史,但求问心无愧!”崇祯大声赞叹道
接着两人畅谈许久,刘凡将自己在山东发展的详细情况跟崇祯做了叙述。虽然崇祯早已知道刘凡在胶州的一切事情,但是亲口听刘凡这个当事人在说一边还是感觉十分有趣。
时间不经意间流逝,转眼一个下午过去了。眼看天色将暗,刘凡自觉不便久留,于是提出告辞。崇祯感叹道“每次济民来见朕,总是能给朕带来好消息。朕每次见到济民都几乎忘记了朝廷的烦心事,要是天下太平了该有多好!那样朕就能每天和济民畅谈了!唉!”
崇祯感叹一番,然后道“济民既然想走朕就不强留了!但是你要没事的话要常来皇宫看看朕!陪朕说说话!皇宫之中看似华丽高贵,其中的孤单又有谁能体会呢?”
刘凡深有同感的点点头,高处不胜寒,皇帝的位置看似风光,但是代价也是很大的,孤家寡人莫过于此。要是做一个昏君还好可以随心所欲不必理会身前身后事,虽然会背负骂名但是最起码没白活。但想做一个明君实在很难,尤其是像崇祯这样,明明是王朝将倾之时,乖乖做一个混吃等死的昏君多省心,非要力挽狂澜,结果江山没挽救,却把自己搭进去了,一辈子劳心劳力,呕心沥血,过的连个小地主都不如,何苦来哉?
不过这也是刘凡最佩服崇祯的地方,生在盛世做一个明君不难,例如秦皇汉武,他们蒙受先辈余荫,接受的都是国力强大蒸蒸日上的国家,不需要为国力,民心而操心,只需要按照他们的理想规划就行,只要不向杨广一样自己作死,都会有一番成就。哪像崇祯被赶鸭子上架,父兄死的早,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还要崇祯做尧舜,挽救濒临灭亡的大明。可怜崇祯一些文青,刚上台就被东林党那帮子人忽悠了,将太监这个皇帝的爪牙亲自斩断了。接着又被袁崇焕五年平辽的大话忽悠了,结果建虏越平势力越大,徒费钱粮不说,还培养了一个不受崇祯控制的辽东集团,生生耗尽了大明最后一丝国力。致使崇祯因为没兵没粮对肆虐中原的流寇束手无策,只能坐看流贼壮大,最后被李自成攻破北京,上吊自尽!
所以刘凡很痛快的说道“陛下放心!等过几天一有空我就会来的!到时候陛下别嫌我碍眼就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