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章 摒弃无所事事可控范围内为自己搭建前所未有的超级赛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姜娜娜和薛晓红,是王芳的两个闺蜜。三个人常在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畅谈未来的人生。

    她们两个我都见过。

    姜娜娜,个头不高,方圆的脸庞,挺厚的嘴唇,说话的时候,一双灵动的眼睛总是时刻盯着你。

    薛晓红,看上去憨厚一些。

    很快,我和王芳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母亲给了王芳一万零一元的定亲大红包,寓意着“万里挑一”。

    两千年,那时钱还是很成的,我工资只有三四百元,已经是喜大普奔了。

    那时母亲年纪刚过半百,事业上还是一身的干劲儿。

    母亲文化水平不高,能力却很强。在我们村做过妇女队长,不要小瞧任何一个管人的小职务。

    作为一个小领导,无论你手下是十个八个,还是两个一个员工,没有一定的威信和手腕,你是带不好你这个团队的。

    母亲在做妇女队长的时候,有一回我跟着到队上吃饭。

    我们三个小孩儿吃一盘菜,我拿着筷子拨拉着菜吃,稍微年长一点儿的孩子不愿意了,说:“吃菜要有礼貌,吃自己门前的菜,不能乱扒拉!”

    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母亲做妇女队长那会儿,村里的大队干部是很有权威的。

    印象深刻的是,每到春节前,大队干部就会动员村民们一起整修村里的交通大道。

    整修之后,大道上不仅干干净净。并且两边低中间高,形成一个华丽的弧形,看上去十分美观。

    后来,大队的权威渐渐式微了,不再具有每天都一呼百应的能力。

    母亲不做妇女队长,就到村西头的罐头厂当保管员。

    母亲的心算能力超强,别人用算盘还没算明白呢,她已经心中有数了。

    记得当时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是七十块钱,那可是一笔巨款。发了工资,我们全家都欢天喜地。买五毛钱的猪肉,都够包一顿水饺吃的。

    母亲在罐头厂上班,父亲就在家里务农,中午常常给我做“三鲜汤”喝。

    三鲜汤,顾名思义,是三种主要食材,或者是黄瓜、西红柿、土豆,或者是黄瓜、西红柿、茄子。

    去年春节前,我还和父亲说,今年自己家地里一定要种上西红柿、黄瓜、茄子、土豆之类的菜,还想喝他做的“三鲜汤”。

    父母都已经年逾七十了,身子骨依然都很硬朗,照常在家里务农。不过不是粮农,现在是果农了。

    三十年前,队上号召家家户户种果树,“要想富种果树!”。

    现在看来,当年的选择是对的,我们村已经有了现代化乡村的雏形,家家户户都有了电动车,上山很方便,“上山”还是我们那边的方言,就是到地里干活的意思,虽然我们村是妥妥的地处平原,但是村民们仍然称呼到地里务农为“上山”。

    离开家乡三十年,虽然交通便捷,济南距离我的家乡四百多公里,并不算太遥远,我还是很少回家乡。

    忠孝不能两全,虽然自己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草根儿,毕竟在大城市工作,即使是一颗螺丝钉。也是值得的。

    今年由于各种变故,我不得不返乡。

    开始觉得是无奈之举,现在,此时此刻,倒是觉的是最明智的选择。

    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三十年,太久了,说不上落叶归根,回到家乡别有一番脚踏实地的真情实感。

    再熟悉不过的乡音,再熟悉不过的故土,儿时玩耍到过的河滩、河岸还静静地在那里守候,我这个年近半百的游子又回到了她的怀抱。

    村里的沙石土路变成了水泥马路,很多人家的瓦房换成了高大遮风挡雨的一层平楼房。

    大门也宽阔了,壮观了,“天润人和”、“吉祥福地”、“家兴业旺”、“钟灵毓秀”、“幸福人家”等等门头字吉祥语,满满地映入眼帘。从村西头往里望去,背靠连绵青山,真是一片福生宝地。

    我上高中那会儿,母亲不在罐头厂工作了,在自家的平房家里,买来一台压面机,旁边安放了一口大锅,开始为村里人压面。

    鲜面条和挂面,吃起来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鲜面条更加软糯顺口、有劲道。

    鲜面条何时何地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母亲靠着压面,一毛一块地挣钱,我每周回家一次,母亲给我二十块钱,就足够我在学校里一个周的花费了。

    从学校返家的途中,我有时会借道从姥姥村经过,顺路在姥姥家吃顿饭。

    姥姥会冲一碗炒面给我喝。

    炒面,就是把白面在锅里炒熟,放凉以后,用塑料袋储藏起来,想吃的时候,用勺子挖上几勺,放到碗里,冲上滚开的热水,过一会儿就可以喝了。

    我喝着很好喝。

    小的时候,我一到姥姥家,就会翻箱倒柜找东西吃、找东西玩,姥姥从来不斥责我,从小到大,我不记得姥姥曾经斥责过我一句。

    更好的时候,姥姥会做地瓜面包子给我吃。

    地瓜晒干了,磨成面,做出的地瓜面包子有点儿发黑,吃起来有丝丝淡淡的甜香,真的是记忆中的一种美味。

    现在,市面上就有卖地瓜面的,比普通白面还要贵一些。

    从姥姥家到我们家,有一条河道,小时候我经常走,河道很宽阔,花草很茂盛,走在那条道上,心情是非常开朗的。

    这条河道从南蜿蜒而行到北,与我们村从东往西的绕村河道,在村南头儿的一处地场儿交汇在一起。

    临近交汇的地方,两侧是两段丘陵,丘陵有二十几米高的样子,丘陵上种着果树,临近河道的一侧很陡峭,遍布着带刺儿的山枣。

    可惜现在这条路已经不能通行了。

    从姥姥家到我家,主要有三条路。

    中间的一条路线,需要穿过一家我们村办的养鸡场。在这条线路上还有我的一个小故事。

    那天,不知怎么着了,小姨的一句话惹得我非常不高兴,气哼哼地从姥姥家出来往家赶。小姨在后面赶了我半段路,喊我的名字,叫我回去,我硬是拧着不肯回心转意。

    终究,小姨没有撵上我。

    小姨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常抱着我出去玩,据说把学业都耽误了。母亲说,长大了,有出息了,应该回报小姨的。

    现在小姨六十多岁了,身材很臃肿,正在服用中药调理,血压和心脏不太好。

    小舅比我大八岁,我蹒跚学步时,他带着我出去,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