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并不十分专注,毕竟他对这类诗词歌赋并不陌生。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渐渐地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震撼。这震撼源自文字之间的魅力,刘玄成不禁为这篇赋文的辞藻之华丽而赞叹。
读着读着,刘玄成的心情变得愈发激动。这篇赋文的情思绻缱,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修辞手法独具匠心,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高超技艺。文章中所散发出的艺术感染力,让他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刘玄成终于读完了这篇赋文,他抬起头,喃喃说道:“此赋乃传世之作,其水平之高,我远不及也。”
旋即,他转身向两位弟子询问:“这篇赋文究竟是我哪位友人所创作?”
王青云与叶展博彼此犹豫地对视一眼,随后王青云率先回应刘玄成:“此赋实为一位名为周检的才子为长公主创作。”
“周检?莫非?”刘玄成摇摇头,想必只是同名而已。
“学生听闻周检乃戚尚书府邸仆人,虽出身卑微,但天赋异禀,颇具才华。”王青云阐述道。
竟然真的是他!
周检他也是颇为了解,儒学上的认知比大多士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竟然想不到他还拥有如此出众的文笔才华。
基于其现有的学识基础,周检未来必能成为一代文学巨擘。如今时不我待,不能再错过机会,必定要把他收为弟子。
“立即备车,迅速掉头返回皇城!切不可让这位才华横溢的英才遭受埋没。”刘玄成焦急地指示道。
虽说当初周检对儒学的见解令刘玄成深感启迪耳目一新,但越国最不缺少的就是皓首穷经之人,当时觉得只不过是错失一个可塑之才。但是现在发现周检能写出此传世佳作《洛神赋》,在整个越国甚至正一界就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如果再错过收他为弟子的机会,那将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他心中已经开始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卷,周检作为他的弟子,在他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成长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他们共同携手,开创出一个文学盛世,自己和周检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后世人们传颂不衰的佳话。
王青云见老师如此爱才心切,虽心怀不忍,但仍向其披露实情说道:“据说在我们启程当日,国子监祭酒蔡知书已请求皇上下旨,特招周检入国子监,并由蔡祭酒亲自指导其学业,怕现在周检已经在国子监进学。”
刘玄成听闻后愤怒不已,指天大骂道:“蔡知书老儿,断我功业,简直欺人太甚。”
王、叶二人苦苦相劝后刘玄成内心郁结的苦闷仍未能消散,不禁悲从中来,长叹一声:“悔恨已晚,奈何,奈何!”
过路行人纷纷望向这位站在路边长吁短叹涕泪沾襟的老人,莫不心想这老爷子难道家中遭变,有亲人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