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战云密布,搅动各方的神经,纷纷把目光紧盯在这篇贫瘠的土地上。
天下百姓扼腕,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期盼北方抗日军击败西北四马的进攻,度过这一次难关。
而利益攸关方态度却各有不同,蒋委员长期望这场战争消耗、削弱刚刚崛起的北方抗日军,甚至在某个时点将这一支军队收拢在自己麾下。
蒋某人运筹帷幄,略施小计,让事态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天运浩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你封天很能打仗,这很好,但是,若归我麾下,或许还有前途,想要单飞,另竖一帜,嘿嘿,那就等着瞧好了。
我蒋某人别的本事没有,施展点手腕玩死你,易如反掌。
日本天皇、内阁以及陆军部则幸灾乐祸,终于看到他们希望的结果,北方抗日军这一支劲旅,终于卷进中国内战的行列。
日本国内上下,无不称颂天皇决策英明。
这就是中国,谁也摆脱不了内战的怪圈,北方抗日军是很能打,那又怎样?
最终,他们还是被各方军阀拖下水。
不打内战的中国军队,能在这片国土上立足吗?
无需大日本帝国军队亲自动手,恶魔般的北方抗日军,最终会淹没在内战的海洋之中。
走到这一步,大日本帝国可以高枕无忧了,,北方抗日军再也威胁不到日本军队。
剩下的中国军队有必要担忧吗?
东北军不值一提,民国政府的军队嘛,嘿嘿,他们连一战的决心都没有,也无需担忧,大陆战略还将顺利推进,最终实现大日本帝国的梦想。
而北方抗日军的近邻,山西王阎锡山无比担忧。
这一战,结局很难预料。
北方抗日军很能打仗,阎锡山知道。
但是,西北四马也不好招惹,尤其是西北四马的骑兵优势,确实对步兵构成极大的威胁。
尽管北方抗日军也可能有骑兵,却不是主要兵种。
这一战,北方抗日军胜利了,还好说,若是失败了,他阎锡山的北大门可就不安全了。
你说,阎锡山能不关切战一场战争吗?
但是,封天这家伙却信誓旦旦地说,西北四马是纸糊的军队,几乎把西北四马当成了死马。
如今的年轻人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话不经大脑,太轻巧了。
封天有信心战胜西北四马,真若是如此,那当然太好了。
怕就怕封天口吐狂言,最后的结果却走向了发面。
不管是出于自身考虑,还是出于关心北方抗日军,阎锡山真心希望封天是胜利者。
该说的话,阎锡山都说了,剩下的也只有等待结果了。
外面的世界乱纷纷,北方抗日军辖区内除了备战之外,还有许多事情要忙。
自从民党政府高官何应钦走之后,北方抗日军高层内有了忧患意识,普遍意识到,北方抗日军政府必须加快组织建设速度。
这已经不仅仅涉及到封天个人的利害关系,以及整个北方抗日军高层成员的利害关系,这件事几乎与北方抗日军政府所有的人利益攸关。
北方抗日军政府如果不及时地在自己的辖区内建立组织,其他组织就会趁虚而入,在北地辖区内生根发芽,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到那时,也许封天以及他的伙计们打拼下的基业,恐怕就要替别人做了嫁衣裳。
谁也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哪怕他是北方抗日军政府的基层官兵、小职员。
民国政府提出,让北方抗日军接受政府的管辖,这一个正当的要求,被封天巧妙地应付过去了。
度过了这一关,谁知道下一步民国政府又会出什么招?
现在,连间谍都派过来了,何况其它手段。
这一问题在北方抗日军政府中很快达成一致,作为筹建组织的负责人,冯庸更是焦急万分,对封天说:“封主席,其他事情可以缓一缓,建立组织的事情必须加快速度,近几天我和老黄把剩下的尾巴处理完,赶紧召开建党大会吧。”
封天知道,冯庸百事缠身。
但是,建立组织的事情,的确不能再拖下去了。
“真是忙上加忙啊,好吧,只能辛苦你们了。与西北四马的战争就要开打,我是不能分心,召开大会的那一天,我就去做一个主题发言吧。”
黄显生说:“这事情不用你操心,军队打胜仗比什么都重要。有我们帮衬着冯副主席,组建大会肯定会按期举行,你就放心吧。”
正是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了,北方抗日军政府建立组织工作的急迫性,心往一处使,大大加快了筹建工作的进度。
在北方抗日军与西北马军即将展开决战之际,北方抗日军政府主席封天亲自发起的人民党组建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党会议。
人民党秘书长冯庸主持会议,党魁封天做了主旨发言。
“今天人民党正式成立了,她诞生在血与火的抗日战场、诞生在东北沦陷之后,诞生在民族最危亡的时期,人民党本身是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而建立的,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预示着她将成为人民的守护神。
这一次大撤离行动,北方抗日军政府把东北人民从日本人的铁蹄下拯救出来,使他们免于被日本人奴役。
尽管整个大撤离期间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但是,这次行动中没有一个人被冻死的人,也没有一个人被饿死,北方抗日军官兵居功至伟,抗日军政府居功至伟。
人民党的主旨是什么?
顾名思义,人民党就是为人民。
这里没有任何主义,没有任何的花哨,更没有空洞的愿景以及不切实际的妄想。
简而言之,只要是有利于民族兴旺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我们管辖范围内的人民生活,让人民更加幸福安康,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因此,我们把党的宗旨定义为“为人民服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