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黎母山,山高五百丈,山顶呈和缓起伏,在三百丈高处是一条和缓宽谷地形,谷底乎缓,土层深厚,水源充足,而在四百丈高处有山地和缓面。
西北坡地形则呈阶梯状,在山腰处分布肩状地,延至山脚即为齐顶丘陵。由山顶发源流下的溪涧多形成小瀑布,盆地中曲流蜿蜒,其间有和缓的草地和稻田,出小盆地后河谷成峡,形成较大瀑布。
此地地处热带常绿季雨林地带,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主峰山势雄伟陡拔。
黎母山虽是山区,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也是崖洲岛中部最大的产粮区。而且山中亦有金矿,当年汉时官府曾迁大量黎人至此地采矿,是以此地黎人村峒众多,前汉时已有黎人近六万人。
经过百余年的演变,黎母山周边已有大峒十二,小峒三十,其中最大的峒就在黎母山主峰黎母岭,人口超过五千。
黎母岭峒主德嗒,此人正值壮年,身高八尺,面容凶恶,善使一口二十斤重的大铁刀,在周边几百里内无有敌手。
最近几年更是四处征战,打的周边几十个村峒俯首称臣,共推他为黎人之主,号称黎王。
原本历史上,三年以后,孙权派将军聂友和校尉陆凯率兵三万讨伐崖洲岛,德嗒号召黎人起来反抗,兵败被杀,崖洲岛正式归入东吴疆土。
不过没过多久,由于东吴派遣的地方官员和前汉时一样横征暴敛,导致黎人反抗浪潮此起彼伏,东吴朝廷不堪重负,只好退出崖洲岛。直到几十年后晋室南迁,与北方胡人政权划江而治,才再度朝南开发,把崖洲岛正式归入汉人的统治之下。
此时的德嗒,正是他的高光时刻,黎母山拥兵上千,加上周边村峒听他号令的黎人武装,随时可以拉起一支上万武装力量的部队。
早在一年多前,他就听说有几千吴人渡海来到崖洲岛。开始他不以为意,以为就是些流民在对岸活不下去才逃荒过来的,而且这些吴人只是在东北沿海一带耕种,并不向岛内扩展。
在他想来,这些吴人肯定一穷二白,离黎母山路途还比较远,劫掠他们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就算虏来了这些人口,还要给他们吃喝养活他们,对自己很不划算,所以也就听之任之。等到将来这些吴人开好了荒,有了收获,自己再带人过去摘果子,省事又省力,岂不两全其美。
没想到这些吴人是对岸吴国朝廷派过来开疆拓土的,没过多久便在琼山一带设立了忠义县。不但开了几万亩的良田,还把岛上的疍家人收服吞并,短短一年多时间,竟然聚集起了三万多人口,成为了岛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一山不容二虎,忠义县这根眼中钉肉中刺他是一定要拔掉的。如果再这样让他们发展下去,迟早会把势力延伸到自己这边,到时候胜负就难料了。
所以他一方面派人到全岛各个黎人村峒游说那些头人,宣称吴人来崖洲岛就是要像前汉一样再度奴役黎人,抢夺黎人的财产,让黎人成为官府的奴隶。
另一方面收拢黎母山各村峒的青壮力量,打造兵器,准备粮草,打算早日带兵攻打忠义县,把吴人赶出崖洲岛。
开始的时候,附近村峒因为祖辈受过汉室的奴役,害怕再度被对岸朝廷迫害,还是积极响应德嗒的号召,出粮出人,准备在德嗒的率领下抵抗吴人。
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德嗒派出的使者越往东北就越难以得到响应。其实黎人们心中都有一杆秤,虽然传说对岸朝廷非常残暴,但是只要接触过忠义县,就会感受到忠义县的善意,没有一个黎人村峒吃过忠义县的亏,反而都因为忠义县的善政而得到许多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