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完全顾不上考虑这些,他最近一门心思都系在一条新闻的数据上。
这条新闻的创意是他提出的,林律利用家里的关系,找了家报社的记者,将此事报导了出来。
他只负责把人介绍到位,具体报道内容都交由安和跟记者沟通确定。
这个案子,安和是从头到尾跟进的,既然创意也是他提出来的,林律就干脆让他去负责了。
林律找的报社是滨城本地最有名气的一家,派出的记者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整体素质过人、非常专业。
这件事已经提前征得了当事人的同意,安和只需要将案件信息以及化名告知记者,并且表达了预期,希望这个新闻能产生什么样的舆论效果,以记者的笔力,自然懂得如何在陈述事件的同时,呈现最佳的引导效果。
报道一经发布,没过多久便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
这种发生在身边,又跟小孩子有关的社会性事件,非常容易引起民众的共情,加上这篇报道源自于当地的权威报社,可信度高,热度和讨论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参与讨论的,大部分都在谴责校园暴力,同情受到伤害的小学生,甚至还有骂学校领导不作为的,还有部分共情涉事打人家长的网友,站在受害者家长的立场上,他的所作所为不应该受到惩罚,他的行为是“为民除害”,如果不是迫于无奈、救助无门,他也不会出此下策,国家法律仍需完善……
参与讨论的人一多,那些闻风而动,嗅着热点蹭流量的各大新闻媒体,以及不同社交平台大v们也纷纷转载,同时还附上了自己的见解,不仅有文字表达,还有专门拍视频对此事进行分析的。
前后不过短短几天时间,这个新闻就爆上了热搜,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
安和时刻关注着此事的进展,他要的不仅是热度,还要看大众舆论对此事的风评是否统一。
报道发布前,记者反复修改过好几遍稿子,林律也跟着过了几遍,里面加上了小男孩家长对齐某某的指控,以及他后续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
如果说舆论风评导向的结果对齐某某有利,不管程度如何,报道这件事,就不是在做无用功。
事实证明,这份报道不仅在开庭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在别的方面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开庭前两天,林律接到了两位,曾经被小男孩伤害过的,学生家长电话,他们跟齐威利经历了一样的心路历程,因为这件事救助无门,最后选择给孩子转学。
这次他们一看到新闻,很快猜到了报道里面涉及的学校,以及化名的小男孩指的是谁。
家长表示,自己手中有一定证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小男孩的施暴行为,并且,他们现在人不在滨城生活,没有太多的顾虑,跟林律沟通过后,他们愿意过来出庭作证,希望能对齐某某有所帮助。
林律和安和这段时间的付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最后法官综合各项事实做出判决,驳回了原告方赔偿巨款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诉求,被告齐威利只需要赔付小男孩,住院期间各项治疗的医药费,并酌情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执行。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