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只得带着残兵败将向南撤退。先至富阳、新城,随着宋军的节节进逼,再带人退到了睦州的桐庐,在这里,他总算见到了自己快要恨死了的二儿子方毫。
之所以恨这个儿子,是因为方腊一直不知道这个儿子被控制了,他认为方毫没有听他的话,既不按他的指令向南发展,又不在杭州危机时前去救援,因此才使得他的各项举措失利。
其实方腊根本就不知道一点,那就是他的人数再多,也无法打败宋军,毕竟乌合之众与正规军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方毫支援不支援结果都一样。
当然,方腊可不这么想,他认为儿子不忠不孝才会不听话的,因而恨上了他,要不是腾不出手来,他早就把他给抓去了。
此时此地见到方毫,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方腊直接上去就是两脚,试图先解解恨再说。
只是,当方腊听完方毫哭诉着说明一切,他不由得呆住了,恨恨地说了一句:“果然是别有企图。”
随即拉起方毫,无奈地说道:“大势已去,我们撤吧。”
不过,方毫却在这时递给方腊一张纸条,说道:“这是他们让我交给父亲的,说可以救父亲一命。”
方腊拿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宁海有船,退路只在流求。”
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在台州的宁海有船只,坐船可以到达流求,在那里可以活命。
流求就是后世的台湾岛,此时还没有纳入大陆版图,上面只生活着一些土族人,依方腊的势力完全可以上面立足,因此,说它是退路并无不妥。
只是方腊看了看,便把纸条撕碎抛去,他嘲笑道:“小人行径,岂能再与其同流合污?”
从桐庐向南再无退路,这时有两条路可走,一者如纸条上所说,往东奔海,在宁海上船去流求,二者便是往西,前往方腊的老巢青溪县。
方腊毫不犹豫,选择了西向而行,直奔青溪县而去。
青溪县属睦州,其下有万年镇碣村,此村临近位于歙、睦两州边界处,方腊当年就在这里当过佣工。
离碣村数十里处有一帮源洞,洞口朝南偏西。进深十来丈,内里有两室,各为丈许尺寸。
因此洞周边群山巍峨,山石峥嵘,其地势不但险峻而且隐蔽。被步步紧迫的方腊无处可逃,只得带领家人和七万起义军逃入了此间。
这是他最后的退路,也是他唯一能挣扎和保留实力的机会了,他只期望能蒙混过关。
朝廷大军追击到这里实际上也很无奈,他们不知道如何追剿。
这时,裨将韩世忠站了出来,他亲率骁勇进入山中,搜索到山洞,把方腊一行堵个正着。
经过一番厮杀,方腊终于被擒获,同时被擒的还有他的家人和随从。
时间指向了宣和三年四月,至此,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为时仅仅半年便以失败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