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府下辖德庆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共1州8县。还有一个罗定直隶州就在西江边,虽然不属于肇庆管辖,其实亦在肇庆府的范围内。不但管辖范围大,多山区,且县县有瑶峒,有些偏远县份的汉瑶冲突从未平息过。内外治安压力极大。特别是罗定州,因为瑶乱的关系,明军在这里设有东西山防瑶参将,驻军将近五千人。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治安部队来接受防务,整个区域很快就会陷入混乱之中。
从广州地区赶来的接管的国民军人数极其有限,根本无力控制这么大一片区域
眼下肇庆陷落,两广总督逃走,分驻各地“防瑶”的营兵或是卫所要是随即崩溃的话,原本就危如累卵的治安局面顷刻就会爆炸。
朱鸣夏看着地图上标注的明军各处屯所和城寨驻地,这些防地不但不能让他们解体,还要尽量的维持他们的稳定。哪怕他们既腐朽又无能,至少在历史上他们是维持住了基本的防区。
只要卫所驻军能够保住自己的屯驻点――这往往也是当地的交通要害地点,那么伏波军就可以作为机动部队实施快速的定点打击。他的兵力极其有限,除了要应对随时可能暴发的瑶民暴动,还要警惕从广西方面过来的明军反击。
别看装备上伏波军有着莫大的优势,但是兵力太少始终是一个致命伤。因而朱鸣夏的第一件要务不是进军梧州,而是安顿好本地的降军。
朱鸣夏边的参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大叠牛皮纸信封。
“此乃我大宋元老院之告身,”朱鸣夏说道,“我现在任命你们为大宋肇庆宣抚使节,前往肇庆府邸各处招伪明军队。你们告知各地将领官佐,只要诚心纳印投诚的,均给大宋官凭告身。”
这些告身全部是“国民军广东总队暂编第X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等等的官衔。
就算是豆腐渣,也得继续堵在各个要害之地。为元老院多争取一些时间。
降官们一个个脸上放光,去招降虽说略有风险,但是成功的话受益很大。特别是本地各屯所的军官彼此多半沾亲带故,就算招降不成,也不至于丢了小命。
“凡是愿意投诚的,都要将伪明的印信文书缴出,在誓状上落笔效忠元老院!”
“喏,卑职等知道!”
打发了这些“宣抚使节”出去,朱鸣夏马不停蹄的又召见了澜儒田等人,要他立刻物色向导,以便尽快派人去接收肇庆府下属各州县。按照目前的形势,派出少量兵力和几个当地人去招降,在大多数州县都不会遇到抵抗。县令多半不是自尽就是弃官而逃。虽然归化民干部还没有完全到位,但是维护地方治安起见,必须尽快将各个县的县政都接收下来。
他看着墙壁上的军用地图,自肇庆府城沿着西江上行,到梧州前还有德庆州、罗定州、封川县等数个州县。根据旅远程侦察连和从军情报中心传来的情报:原先驻在这些州县的的明军重兵集团,特别是驻罗定的东西山参将、中路守备的五千多营兵都已经退往梧州。留在当地的主要是分散在各处的卫所各屯所的操军。加上他已经派人去招降,进军的军事压力并不大。真正的硬骨头,就在梧州!
可惜没能招降东西山参将!朱鸣夏有点遗憾,东西山防瑶参将所属的部队是粤西明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如果能招降过来,至少在防瑶上他就能暂时高枕无忧了。
情报口的确做了努力:但是两山参将和中路守备似乎对元老院的威名体会有限,铁了心的效忠大明,不但失口回绝,还斩杀了派去招降的降将。
“叫特遣舰队的施奈德到我这里来一下。”朱鸣夏命令道。
1635年4月10日,朱鸣夏的座舰抵达封川县城。和他估计的基本相同,部队一路上并未遇到成规模的抵抗。罗定、德庆等地都是望风而降,第一旅主力也于4月9日进驻封川县。
此刻江面上停泊着珠江特遣舰队西支队大大小小的船只。这个粤桂交界之处的小县城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把往日的静寂顿时给打破了。朱鸣夏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了封川县城的南门城楼上。他点了一支圣船,望着在南门空地上那一列列的帐篷,伏波军的士兵们正在期间忙碌,时不时还吼出一句句响亮的口号:“打到梧州去,活捉熊文灿!”
口号叫得响亮,可朱鸣夏明白,口号终归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