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五节 初到三亚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歌海的晒盐条件再优越? 它也是只是一个荒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变成盐场。而海南岛北部和广东南部沿海的盐场生产的食盐就足够元老院目前的盐化工业使用了。

    当然,进一步扩大盐化的产能总是一件好事? 但是兴建莺歌海盐场所需的人力物力令企划院望而生畏。虽然现在企划院的国企序列表里有“莺歌海国有盐城”这个单位,但这只是一个小型的盐场。年产量只和马袅盐场相当。与其说是为了给元老院提供更多的盐,倒不如说是为了给流放者一个就业基地。

    当时给三亚的工业规划中,除了田独矿务局,真正实现的只有椰产品加工基地这一项,目前海南岛南部的椰子的贸易和加工中心就设在了三亚。另外一个规模工业企业就是亚力酒厂。

    面向南洋的贸易中心虽然一度受过元老院的力推,在缔结各种贸易协议的时候都会把三亚列入“开放港口”行列中,但是事实是,除了夸克穷的劳动力贸易之外,大多数欧洲商船都不会把这里作为贸易口岸使用。

    元老院当初认为这里既然是下南洋航线中的必经之路,历史上也有南洋贸易船只在此地停泊,那么只要政策扶持,自然就能在本地形成一个贸易口岸。

    另一方面是三亚尴尬的地理位置、元老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欧洲商人在中国沿海寻找贸易港口的时候固然饥不择食,连台南这样的蛮荒之地也愿意去占领,但是前提是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有选择的话,人人都希望在靠近商品销售地和供应地的港口贸易。而不是在一个转手贸易港。

    三亚偏偏就是一个不生产什么出口商品,也很少消费进口商品的城市。这里出口最多的产品是铁矿石和各类椰产品,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商品,而是企划院的物资。真正能向外商销售的本地商品只有亚力酒。

    外商喜欢的各种出口大宗商品:丝织品、糖、朗姆酒、工业品、钢铁制品、玻璃制品、食品、瓷器……三亚很少有生产或者完全不生产。这意味着这些商品都必须从临高和大陆上运来。

    虽说企划院和三亚特别市为了吸引民间资本到来投资办厂,参与海外贸易,设立了很多优惠条件,包括低价的土地,税收减免等等。倒也吸引了不少商人来三亚设立“有限公司”,但是许延亮在三亚转了一转,感觉本地制造业企业不多,大多是挂了个牌子的“公司”。而且也看不出“业务繁忙”的感觉。

    农业口在三亚周边花了大量的资源开办“热作园”,但是海南岛的热作条件远不如东南亚,生产香料不论成本还是产量都不如印度和摩鹿加群岛,而橡胶、可可、棕榈油这些热作在三亚种植的气候条件多少有些不足,生产周期又很长。至今还形不成贸易规模。而且从长远看,海南岛也不是理想的种植地。

    至于进口,直接在本地能消耗的商品就更少了。因为城市规模长期起不来,工业水平有限,三亚迄今为止的正式的居民不过五万人,主要是矿务局务工人员和企划院安置在周边农场的农业移民。其本身消耗的物资并不足以支撑起充足的进口。目前三亚进口的大宗“商品”只有劳动力和稻米。前者因为矿务局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下降,也处于衰退中。

    对于英国人、荷兰人来说,去临高或者去高雄,并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但是在货物选择上却有了很大的余地。尽管企划院一度也曾经企图使用关税来调解商船的去向,但是一个事实就是既然外国商船可以直接把货物运到临高去,为什么非要他们在三亚卸货,徒然增加一道装卸和转运的成本呢?

    这在成本上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所以当初元老院寄予希望的三亚便陷入了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王洛宾离任之后,这里更是少有人关注。

    计划永远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许延亮到三亚几天,深刻体会了这句话的意思。

    “看来旧时空三亚不是一个工商业城市,这个时空我们也没这个神奇得力量啊。”他暗暗说。

    旧时空三亚可以搞旅游,搞房地产,在本时空这些至少也得是一百年之后的事了。再说就算本地真能搞这些,和南洋公司也没什么关系。

    许延亮不禁怀疑起了将总部设在三亚这个决策了。要说优势,大概就是本地有良港,房屋土地也有相当的富裕。还有便是气候风景宜人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