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的“瑶乱”由来已久。其历史可以上溯到自宋代。自宋至明,在湘、桂、粤省发生了长达六百年此起彼伏的“瑶乱”。总得来说,“瑶乱”是自北往南的发展的,宋代的“瑶乱”主要发生在湖南,随着瑶民逐渐南迁,到了明代,“瑶乱”就主要发生在两广地区了。
瑶人自湖南南迁,虽然先入粤后入桂,但长期以来却以桂省为大本营。广西山岭崎岖,丛林密布,是以走山耕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瑶人生活理想之地。如勾漏大山、大瑶山都是瑶人的主要聚集区。明代的的治瑶政策,重点亦放在广西。
宣德以来,广西总兵云山在两广边界征瑶,两年中杀伐万人,继后柳溥、田真在广西均大肆残杀,于是广西瑶人大量流入广东肇、高、雷、廉四府与广西犬牙交错之山地,特别是泷水之云开大山山地。所以明代的广东瑶乱,主要在西江以南,西起封川、开建,南至阳春、高州,东至高要、新兴一带,以泷水的东山、西山和后山作为大本营,活动于两广交界的各个山区县。而瑶乱的波及范围极广,当时的广东十府中,有六个府都有瑶乱。
地处泷水县的罗旁瑶经常出没于西江劫掠,严重威胁到两广的交通要道,如骨刺在喉,长时间不能解决。明朝会在肇庆设置两广总督,其初始原因也正是因为瑶乱。
不过,自万历五年(1577)瑶乱平息,升泷水县设立罗定直隶州之后,瑶人在广东的势力转衰,自此广东大规模的“瑶乱”终结。西江以南各县瑶民势力已不复存在。广东的瑶区只存在于粤西北与广西、湖南交界山区州县,实力也大不如前。自此之后,“瑶乱”的规模和涉及范围不断缩小,虽然暴动次数不少,但是已无过去那样的规模和声势。
八排瑶的“瑶乱”就是广东瑶乱“平定”之后的一次暴动,虽然规模规模大不如前,但在旧时空也是让明廷调动几省大军,兴兵数万人进剿的暴动。所以从一开始,总参谋部和华南军司令部对这次“瑶乱”颇为紧张,因为八排瑶的暴动不但开始的比原时空的历史要早得多,规模也大得多。
原本1639年全面暴发的“八排瑶暴动”波及范围并不大,但是这一次,八排瑶的暴动不但提前了五年,还因为原明军在广西的镇瑶体系的崩溃而迅速扩展起来。特别是罗定州的明军防瑶两参将所部的撤退,直接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真空,暴动的瑶民武装长驱直下,又一次触及到了西江航道。并且从部队和地方政府的反馈,瑶民暴动的已经从粤西北的连州向东、向南扩展,波及到的地区正在迅速扩大。
为了防止瑶民暴动形成连锁反应,总参一面加紧向粤西、粤北地区调入国民军,填补地方防守的空白,一面派遣许可指挥大批侦察人员对粤西、粤北发生暴乱的地区进行侦察。同时,调阅了大量的文档史料。
根据侦察员的反馈来看,瑶民暴动的规模并没有参谋们估计的那么严重。1577年罗定直隶州设立之后,瑶民实力大减,八排瑶的暴动队伍虽然鼓动起不少瑶民村寨跟风暴动,但是这些村寨实力普遍有限。瑶民村寨大多是在山区刀耕火种,积蓄极少,铁器、食盐都靠商贩输入,缺少兵器,也无攻坚能力,虽然有时候能用奇计出其不意的攻下城池,但是总体来说攻坚战斗力很弱。瑶区边缘的客家村寨长期与瑶民冲突,村寨被攻破的次数也并不多。所以许可综合判断的结论是:瑶乱的规模并不太大,也不足以形成太大的威胁。
“你这个结论是不是有些……乐观?”朱鸣夏在许可的报告会上皱着眉头问道。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事情一分为二的看待。”许可说,“目前西江沿岸的暴乱此起彼伏,但是就我们部队的报告看,瑶民武装主要的活动范围还是在西江北岸――他们并没有渗透入南岸地区,就过去的历史资料分析,瑶民武装的行动主要是‘劫掠’,也就是说,他们更在乎在财货和人口,而不是占领地盘。”
瑶人以耕山为主,大分散、小聚居,流动性较强,文教落后,生活困苦,常为生活出路铤而走险,下山劫掠十分常见。虽然瑶民武装不止一次攻陷过大明的府城、县城,但是基本都是劫掠之后弃守,绝不会死守城市。
“瑶谚曰:‘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兵来我去,兵去我来。’依托山地来保护自己,疲惫敌军,最终迫使进剿的官兵撤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