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敬候府世代忠心,战死沙场者,为护皇权被人谋害者,传承到如今,只剩下宴轻一个独苗苗了,太后的心里,一直以来是十分不好受的。
皇帝收了笑,对太后道:“但同是您的孙子,太子又是嫡出,您为何却在今年改了主意,弃太子,而亲萧枕?虽然因为凌画嫁与宴轻,得了您的亲顾,爱屋及乌,但是不是也因为您对太子失望了?”
太后见皇帝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长长叹息,“太子着实让哀家失望,从三年前,凌家之案,到这三年来看他不停刺杀凌画,身为太子,心思不在社稷,一门心思除去臣子,心眼太小,利己寡恩,任由东宫幕僚府臣撺掇,没有仁善之心,难堪大任啊。”
听了太后一席话,皇帝点点头。
他将黑册子放在太后的膝上,“母后看看吧!儿臣相信母后不是为了一己私情而不顾江山基业之人。”
太后闻言拿起黑册子,缓缓打开,当看到里面的内容,太后猛地睁大了眼睛。
这本黑册子,不算厚但也不算薄的一本,阐明凌画与岭山的关系,记录这些年与岭山的来往记录,凌画密密麻麻送往岭山的供给,小到几万两银子,大到几十上百万两银子,粮草军饷棉衣布匹茶叶私盐等等,可以说,只要岭山需要什么,她就送什么。
太后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有些心凉。
她用了好一会儿功夫才翻看完,抬起头,看着皇帝,“这”
皇帝叹气,“朕也没料到,王晋竟然出身岭山,王晋与先皇有知遇之恩,他故去前,将家业只留了一小部分给了凌画,九成都捐赠给了朕充盈国库,而凌画用这一小部分,短短几年,竟然又富可敌国了,不得不说,她与王晋一样,也是个经商奇才。”
太后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先皇怕是也不知王晋与岭山的关系,竟然是同出一脉,而且还是出自岭山嫡系。先皇忌惮岭山,王晋知道。”
太后顿了一下,还是为王晋说了一句话,“虽然王晋出自岭山,但一生确实没有对不起先皇和皇上之处,故去前家业也都捐赠给了国库,他分明可以悉数送给岭山,就冲这一点,倒也不能因出身而论罪。”
皇帝颔首,“朕还没那么糊涂,人已故去,自然不会再论王晋之罪,王老于社稷有功。朕只是在想,王晋生前,可是也是给岭山送供给?还是自从凌画接手王晋的产业后,才因此给岭山送供给?”
太后思忖,“陛下没问问太子,这本黑册子,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不是太子查出来的吧?若是他查出来的,他应该早就忍不住拿出来了,不会等到现在。”
皇帝早已想了这个问题,“应该是幽州温行之给他的,太子没有这个本事。”
太后皱眉,“温行之这个人,不同于温启良,哀家怕他接手幽州后,幽州有变啊。”
皇帝道:“朕也有这个顾虑,但是除了温行之,幽州无人敢接管,如今也只能用他。本来朕将幽州温家绑在太子这条船上,便有让幽州温家扶持太子,也有让太子钳制幽州温家之意,但是没想到,太子无用,温启良被杀,太子却拿不住温行之。”
太后道:“若是这本黑册子是温行之给萧泽的,这么说,今日发生的长兴街大事儿,背后应是有温行之的手笔,他鼓动了太子。”
皇帝点头,“但即便如此,朕也无法拿温行之问罪。”
太后懂了,所以,皇帝才问也不问萧泽这个册子哪里来的?直接将他软禁在了东宫。
太后问:“那此事皇上打算如何?是重重治罪凌画?还是秘而不发?”
皇帝问:“母后觉得呢?”
太后摸着黑册子,沉默片刻,将黑册子递给皇帝,“皇上拿主意吧!哀家老了,再说后宫不得干政,无论皇上怎么做,只要是为了后梁江山好,哀家没二话。”
皇帝接过黑册子,搁在了玉案上,“若是为了后梁江山好,朕怕是即便想治罪凌画,也无法治罪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