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印度没有采购更多的“阵风”,与法国无法提供跟AIM-120D类似的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有很大的关系。
空战进入超视距时代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大趋势。
可以说,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早就成为了先进战斗机的标配武器,更是成为了衡量战斗机性能的关键指标。
在很多时候,一种先进导弹甚至比一种先进战斗机更重要。
此外,随着雷达性能的提升,特别是AESA,即主动相控阵雷达成为主流,战斗机对目标的探测、发现与跟踪距离越来越远,能够做到在更远的距离上开火,对导弹的射程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如此,各主要国家都在研制射程更远的空对空导弹。
比较典型的,其实就是AIM-120D。
在最初的时候,因为采用的是普通火箭发动机,AIM-120A的射程并不远,其在后半球的攻击距离甚至不到40千米,迎头攻击距离也就60千米左右,只是比上一代的“麻雀”导弹稍微好一点。
当然,在研制AIM-120A的时候,美军关注的并不是射程,而是命中率。
也正是如此,AIM-120A把更多的重量分配给了制导系统,因此留给火箭发动机的就不够了。
到AIM-120C,开始采用双推力火箭发动机。
再到AIM-120D,通过缩小弹翼,降低了飞行阻力,进一步提高速度,间接达到了提高射程的目的。
当然,最初这么设计,其实是为了让F-22A多带两枚导弹。
此外,缩小弹翼之后,AIM-120D的机动性明显有所降低,只是中程空对空导弹并不需要太高的机动性。
经过这一系列的发展,AIM-120D的射程比AIM-120A提高了50%。
只是,也就这个水平了。
要继续提高,就得采用更好的发动机,而比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更好的,也就只有冲压发动机了。
欧洲的“流星”导弹就率先采用了冲压发动机。
得益于此,“流星”获得了120千米的动力射程,以及理论上能够达到180千米的最大射程。
要知道,这几乎是AIM-120A的两倍!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没有采用冲压发动机?
技术不够吗?
显然不是。
在欧洲研制“流星”的时候,冲压发动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气动布局上存在太多的限制。
别的不说,只是进气道就会严重的限制导弹的机动性能。
因此在欧洲研制“流星”的时候,美国选择了双推力火箭发动机,先把AIM-120的射程提高一截。
只是,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在气动布局设计上取得的突破,比如嵌入式进气道,冲压发动机的很多性能缺陷都已得到解决,因此在几乎所有的新一代中程空对空导弹,都采用了冲压发动机。
其实,这是提高射程的唯一技术途径。
当然,这些导弹大部分都在研制之中,离服役还有好几年。
不是说导弹的射程不重要,而是那些能够研制生产中程空对空导弹的国家,暂时都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为什么?
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战争了,更别说空中战争,因此各国都认为已有的导弹足够使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