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1】并不彻底的拨乱反正
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十八日,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玄宗、肃宗父子“二圣”
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国都长安,叛匪安庆绪带领残部退保邺郡(今河北邯郸临漳)。
重返长安,除去必要的戍防、安抚之外,拨乱反正无疑成为摆在肃宗面前的一项急迫而重要的工作。
当初玄宗父子仓皇逃离,大量官员留滞在东、西两都落入叛军之手,主动或被迫替安禄山父子效力,其中也包括前宰相陈希烈在内的一众高级官员。
这些人该如何甄别处理,直接关乎到朝廷对于平叛一事的态度与立场
十二月,肃宗成立了由礼部尚书李岘为组长,兵部侍郎吕諲、御史大夫崔器参加的审讯组,专司查办、处理陈希烈等人叛唐投敌案。
李岘因吕諲、崔器过于刻薄严厉,担心他们把案子搞偏,牵连到无辜人员,特地指派殿中侍御史李栖筠为判官,负责具体的查案工作。
李栖筠为人正直,处理刑案一贯秉持公平宽恕的原则,受到时人赞许。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讯问,基本坐实了陈希烈等人罪行。
崔器、吕諲的意见是把所有做过叛军官职的大唐官员,不问原因一律处死,肃宗想也不想便准备接受。
李岘认为:“投敌的大多是皇亲国戚或功臣子弟,把他们一律以叛国罪处死,不符合仁义宽恕的道义。
何况河北地区还没有平定,群臣在叛军中效力的仍有很多。
如果从宽处理,等于给这些人打开了一条自新之路。
倘若全部杀掉,反倒让他们铁心跟着叛军干。
吕諲、崔器二人只知墨守法律条文,不识国家大体。
建议按照‘只斩匪首、胁从不问’的原则处办,请陛下您三思。”
经过多日争论,肃宗最终采纳了李岘意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定下六等罪行处办标准:一等罪公开处斩;二等罪恩赐自尽;三等罪杖刑一百;四等以下流放、贬官。
有了这个原则,前河南尹达奚珣等十八人被判一等罪,于长安西南独柳树下问斩。
达奚珣在洛阳城破当天就投降了安禄山,与同在洛阳却为国殉节的李憕、卢弈相比死的一点不冤。
陈希烈等七人定了二等罪,在大理寺自尽,前宰相张说之子张均、张垍兄弟也在其内。
张氏兄弟原本都在翰林院中担任供奉,受到玄宗宠幸,特别是张垍,还娶了玄宗女儿宁亲公主为妻。
但当祸乱发生时,两人却拒绝了房琯投奔玄宗的提议,选择主动归降安禄山。
按理说六等标准既然已经定了,按这个框框实行即可。
但肃宗因当年张说对他有恩,偏要法外开恩,赦免张氏兄弟。
玄宗认为此二人身居高位,主动投敌罪不可赦,没有同意。
肃宗跪下来流泪恳求,说什么:“儿子当年全亏张说父子才有今天,如果不能挽救张氏兄弟,将来在地下有何脸面去见张说。”
玄宗勉强同意改判张垍流放,但无论如何也要处死张均,肃宗只得答应。
没多久,有从叛军回来的人传言:“跟随安庆绪到邺郡的那些唐朝官员,听到陈希烈等人被杀,更加坚定了跟随叛军的心志。”
肃宗听到了这些话非常后悔,他这人随意性太强,做事毫无原则性可言,总是前后摇摆。
司马光在评价此事时不无愤慨的说:“作为国家官员,既然得到国家任命,就应该为国家效忠,不能心存贰心。
陈希烈、张垍或者位居相位,或者贵为国戚。
和平年代里,他们对主子的施政过失不发一言,只知一味迎合主子心意谋取荣华富贵。
等到战争来临祸事开启,他们又苟且偷生,向贼党取媚称臣,为他们尽力效命。”
“这种行径连市井之徒都感到羞愧,简直猪狗不如!
如果饶恕了他们性命,让他们官复原职,那就是默认谄媚之臣无往而不利。
而像颜杲卿、张巡这样的忠臣,治世时将他们打发到偏远地方做个小官,乱世时又把他们丢弃于孤城中,任凭他们落入敌手,粉身碎骨也无人过问。”
“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得不到好报,而奸佞之徒却总能混得风生水起!
六等定罪,已经可以了,又有什么可后悔的!”
...
林木本是一个乡村小医生,人长得不错,修习龟息诀,实力高超,可是村子里面寡妇又漂亮,青梅竹马也好看,还有美女从外面来,让林木好生烦恼,且看林木如何在花丛之中左右逢源,处处采花。。。。。。...
精品小说镇国战神是剑子仙迹最新写的一本都市生活类小说,主角叶君临李子染,书中主要讲述了六年前,他是第一天骄,却遭人陷害,身残入狱,妻子为他受苦。六年后,他是第一战神,权财双绝,武道巅峰。他牵起她的手,君临天下...
他是元城无人不知的楚家二少,却因母亲被家族诬陷不守妇道逐出家门,母亲葬礼那天,楚元灵魂被封印,当了五年的傻子上门女婿,轰动元城。直到有一天,他的灵魂回归本体,这个世界也终将因他而改变。...
这是一个科技与武道并存的时代,也是一个热血沸腾天骄辈出的时代。我来到!我参与!我征服!我要成为这星空下的无敌传说!踩着人杰天骄的尸骨开始,叶辰的道路便已停不下来,探古迹,行域外,征战星空,当踏上巅峰的那一刻,他心又起波澜故事就从一个普通少年魂穿后开始了...
关于最强小村医陈强,本是一介山村小民,偶得神奇药王经。就此!村里花儿任我摘!疑难杂症由我治!豪强恶霸凭我踩!...